头低位模拟失重对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本文选题:头低位 + 视觉诱发电位 ; 参考:《眼科新进展》2009年10期
【摘要】:目的观察头低位模拟失重状态下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选取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状态,在受试前、受试后第2天及第5天分别测量双眼在不同空间频率下的视觉诱发电位,标记N75、P100波潜伏期和波幅。结果双眼P100波潜伏期在不同空间频率下均无显著改变;波幅在高空间频率下有显著改变,右眼受试后第2天及第5天分别是(7.50±3.08)μV、(8.05±4.99)μV,与受试前(10.61±4.32)μ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眼受试后第2天及第5天分别是(8.29±3.32)μV、(6.47±3.66)μV,与受试前(10.16±4.13)μV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中空间频率及低空间频率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75波在各空间频率下潜伏期有所改变,而波幅无明显改变,右眼在高空间频率及中空间频率下、左眼在低空间频率下,潜伏期随时间进展均发生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头低位卧床状态下可导致视觉诱发电位改变,影响正常人的精细视觉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in normal subjects under head-low simulated weightlessness. Methods six male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to study the simulated weightlessness in 6 掳head-low bed rest. Th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VEP) of the eyes we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spatial frequencies before, 2 and 5 days after the test, and the latency and amplitude of N75P100 wave were label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latency of P100 wave in both eyes at different spatial frequencies, while the amplitude of P100 wave changed significantly at high spatial frequency. The second and fifth days after the right eye test were (7.50 卤3.08) 渭 V and (8.05 卤4.99) 渭 V,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before the test (10.61 卤4.32) 渭 V (P 0.05), and the second and fifth days after the left eye test were (8.29 卤3.32) 渭 V, (6.47 卤3.66) 渭 V, and (10.16 卤4.13) 渭 V,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iddle and low spatial frequencies (P 0.05). But the amplitude of the wave did not change obviously. The latency of the right eye and the left eye in the low spatial frequency and the middle spatial frequency wer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with time (P 0.05). Conclusion the changes of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in head-low bed state can affect the fine visual function of normal people.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306医院眼科;
【基金】:全军“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基金资助(编号:06G003)~~
【分类号】:R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大蔚,沈羡云;失重或模拟失重时脑循环的改变[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0年05期
2 孙喜庆,AnnePavyLeTraon,ClaudeGharib;4d头低位卧床期间脑血流速度的改变[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年03期
3 宋为群,罗跃嘉;视觉空间注意的早期ERP等级效应[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6期
4 王忠波,姚永杰,吴兴裕,王新增,刘中昌,蒋昌林,姜世忠;经颅多普勒检测21天头低位卧床期间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段青,宋为群,罗跃嘉;不同范围区域性提示下视觉空间注意的早期ERP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杨剑,刘博,韩德民;航天性听损伤及其机制探讨[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4年06期
3 韩东旭,刘月红,周传岱,张宝兰,费锦学,刘钢;头低位卧床对人EEG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1年03期
4 韩东旭,周传岱,刘月红,彭远开,徐国林,张华;模拟失重状态人脑波频率涨落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年03期
5 孙喜庆,姜世忠,姚永杰,蒋昌林,郝卫亚,吴兴裕;模拟失重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及下体负压的对抗作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年04期
6 刘慧芬,赵芳婷,万琪,韩文强,马瑞山,倪鹤鹦;经颅多普勒监测坐位下体负压对人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年08期
7 宋为群;赵仑;陈真;凌锋;王茂斌;施建农;罗跃嘉;;不同提示条件下的视空间注意脑机制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耿捷;30d头低位卧床期间体育锻炼对下肢肌肉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2 冯岱雅;失重条件下人体心血管系统反应的仿真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永杰,吴兴裕,孙喜庆,李志学,章志红;可变角度简易倾斜床的研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 沈羡云,兰景全,向求鲁,孟京瑞,王玉清;模拟失重时兔脑微循环的变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89年02期
3 姚永杰,吴兴裕,孙喜庆,王忠波,蒋昌林,姜世忠;21d头低位卧床期间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英文)[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1年01期
4 孙喜庆,姚永杰,吴兴裕,郝卫亚,姜世忠,乔宗林;21d头低位卧床期间脑血流的变化及最后一周下体负压锻炼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1年02期
5 张乐宁,马进,张立藩;模拟失重引起的大鼠基底动脉收缩反应性增强[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9年01期
6 毛秦雯,张立藩,张乐宁,马进;模拟失重大鼠不同部位动脉血管壁超微结构的变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9年04期
7 王林农!210006,陈力迅!210006,赵太宏!210006,肖磊!210006;综合视觉电生理检测对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恢复的评估[J];眼科新进展;2000年05期
8 张作明,顾永昊,郭群,龙潭,李莉,石力,侯豹可;小鼠与大鼠视网膜电图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记录标准化方案建议[J];眼科新进展;2004年02期
9 冯驰;赵牧;曾庆华;;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眼科新进展;2007年11期
10 王江桥;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与VEP和MRI表现[J];眼科研究;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延军;严洪;邢雷;曹中平;;60d-6°头低位卧床指端光电容积波的形态变化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年04期
2 史亮;牛忠英;王林杰;张丽芬;汤楚华;师天鹏;包博;于洋;马传传;;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最大咬合力及咬合速度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年04期
3 谈诚;曹毅;张丽芬;袁敏;王惠娟;牛东滨;赵琦;李志利;陈文娟;杨鸿慧;王林杰;李莹辉;白延强;;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立位耐力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年04期
4 陈思佚;赵鑫;周仁来;王林杰;谈诚;;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个体情绪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年04期
5 王林杰;张丽芬;李志利;杨鸿慧;王惠娟;陈文娟;唐国华;王峻;周湘杰;窦跃龙;李莹辉;白延强;;女性15d头低位卧床实验的组织实施与医学监督[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年04期
6 王林杰;张丽芬;窦跃龙;周湘杰;陈文娟;袁敏;赵琦;刘书娟;唐国华;李莹辉;白延强;;15d-6°头低位卧床女性腰椎X线影像变化及防护效果[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年04期
7 刘彦;张丽芬;耿卫艳;王林杰;汤楚华;施生根;牛忠英;;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唾液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年04期
8 刘炳坤;陈文娟;李志利;祝郁;张丽芬;周湘杰;王林杰;唐国华;李莹辉;白延强;;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运动心肺功能影响及对抗措施效果[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年04期
9 姚茹;赵鑫;王林杰;谈诚;周仁来;;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抑制功能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年04期
10 李志利;唐志全;王林杰;谈诚;杨鸿慧;袁敏;陈文娟;王惠娟;唐国华;李莹辉;白延强;;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下肢肌肉体积的影响及对抗措施的作用[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海波;王峻;白延强;吴斌;刘学勇;景晓路;刘芳;;60天-6°头低位卧床对受试者情绪的影响[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高原;孙喜庆;杨长斌;张玉;耿捷;;4天头低位卧床期间人工重力联合运动锻炼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郭英华;郭娜;刘长庭;王俊锋;孙喜庆;樊尚春;王德龙;王常勇;杨长斌;张玉;卢东源;姚永杰;;人工重力联合运动锻炼方案对抗头低位卧床肺功能变化[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喜庆;Anne Pavy-LeTraon;Claude gharib;;4天头低位卧床对脑血流及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A];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万玉民;秦岭;白延强;邓一兵;谭锦辉;王红晖;凌树宽;李莹辉;陈善广;;阻抗振动对“地星”1号—60d头低位卧床所致骨丢失的对抗作用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6 孙喜庆;姜世忠;姚永杰;蒋昌林;郝卫亚;吴兴裕;;模拟失重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与对抗方案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巴福森;武惠斌;吴元亮;张红;;模拟失重条件下微生物的变化[A];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奚日升;;空间装置微重力下性能的地基考核方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9 徐冰心;刘志国;吴久鸿;岳茂兴;;航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宝珍;李勇枝;程张红;刘国印;辛冰牧;;观察中药对卧床模拟失重引起“血瘀”证的防治效果[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田兆运 孙海荣;两人漫步“火星”模拟插中国国旗[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袁明;模拟失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2 李静;模拟失重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异常和红花甙修复效应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耿捷;30d头低位卧床期间体育锻炼对下肢肌肉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2 任虎君;60天头低位卧床期间振动和中药对心脑血管功能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3 张玉;短臂离心机的应用基础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58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058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