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火器伤初期外科处理方法的研究
本文选题:四肢 + 创伤 ; 参考:《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
【分类号】:R826.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于勇,付小兵,周宝桐,晋桦,孙同柱,黄宇宏,周贵生,周晓光,李兴利,王丽云,赵玉杰,谭广华;低温环境下枪弹伤感染的实验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01年02期
2 魏宽海,裴国献,郑磊,罗炳德,叶震海,秦煜,王前,顾立强;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后细菌培养及菌群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周祥吉,裴国献,张旭辉,罗炳德;湿热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中性粒细胞CD11a、CD11b表达的变化[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0期
4 赵东升,裴国献,罗炳德,徐达传,王前,魏宽海;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肌组织能量代谢变化[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赵东升,裴国献,魏宽海,罗炳德,王前;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病理形态学变化[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赵东升,裴国献,魏宽海,罗炳德,王前;高温高湿环境犬肢体火器伤细菌学定量观察[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7 李恩平,雷鸣全,黄秀平,李显彬,李曙光,熊仁平;西藏高原狗软组织火器伤的致伤特点[J];中华创伤杂志;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宽海,裴国献,郑磊,罗炳德,叶震海,秦煜,王前,顾立强;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后细菌培养及菌群分析[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张旭辉,裴国献,魏宽海,周祥吉;高温高湿环境犬肢体火器伤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周美娟,丁振华;高温高湿环境对受照小鼠生存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郭燕舞,朱红胜,徐如祥;高温高湿环境下猫颅脑火器伤后细菌生长特点[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李亚洁,张立颖,罗炳德,李亦蕾,林妮;冷却疗法对湿热环境下Ⅱ度烫伤大鼠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杨瑞,李亚洁,罗炳德;湿热环境局部氧疗对创伤大鼠平均动脉压的影响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4年12期
7 李亚洁,蔡文智,杨培梁,王影,王秀岚;湿热环境下密闭性功能敷料对伤口细菌学定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04期
8 李亚洁,杨瑞,罗炳德;局部氧疗对高温复合伤大鼠创面肌肉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10期
9 蔡文智,李亚洁,蔡保塔;筛选野战敷料组方抑菌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年12期
10 裴国献;重视热带地区战创伤救治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敬良;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初期外科处理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2 孙鸿涛;伤口急救保护剂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3 李秉胜;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4 殷作明;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枪弹伤伤道特点及其对机体全身反应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旭辉;高温高湿环境下犬肢体火器伤后HSP70、TNF-a、氧自由基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2 王丽姿;L-W型火器伤清创冲洗机的研制及其效能检测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3 卜海激;海水中火器伤创伤弹道组织细菌感染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4 蔡文智;密闭性功能敷料的研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5 张洪涛;高温高湿环境犬肢体火器伤后机体应激性变化及组织损伤防治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6 马国治;缓释抗菌抗炎药在兔肢体软组织爆炸伤早期处理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7 王影;湿热环境下创伤大鼠的应激反应与复合营养素的保护作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8 徐凯;南方湿热环境下师以下部队伤员医疗后送对策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9 杨瑞;高温复合创伤早期应用局部氧气疗法疗效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10 陈志雄;高原破片伤的创伤弹道学特点及初期外科处理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东升,裴国献,魏宽海,罗炳德,王前;高温高湿环境犬肢体火器伤细菌学定量观察[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赵东升,裴国献,魏宽海,罗炳德,王前;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病理形态学变化[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张旭辉,裴国献,魏宽海;高温高湿环境犬肢体火器伤后HSP70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4 王正国,刘荫秋,奉敬熙,刘晓霞;创伤弹道的病理形态学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2年05期
5 贾晓明,郭振荣,盛志勇,王亚平,何道生;肉芽创面组织细菌定量培养与植皮成活的关系[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5年05期
6 刘荫秋;从创伤弹道学的角度谈现代火器伤[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6年06期
7 李曙光,王建民,刘荫秋,陈志强,王大田,张良潮,练伟伸,赖西南,吴国萍,陈蕾;枪弹所致血流强扰动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对伤情转归的影响[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8年01期
8 雷明全,李恩平;高原火器伤感染特点及其防治的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1996年01期
9 姚咏明,田惠民,王亚平,于燕,付小兵,陆连荣,迟兵,王德文,马玉媛,盛志勇;高速枪弹伤复合休克所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实验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1993年02期
10 杨兴东,黎沾良,陆连荣,于勇,杨英祥;火器多发伤时肠屏障功能损害实验[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爱同;;拓展微创介入治疗 造福患者[J];人人健康;2011年11期
2 李友文;;浅析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马常根;;螺旋CT在膝关节创伤中的应用[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2 胡燕;杨陟华;曹珍山;杨文峰;杨志祥;朱茂祥;;贫铀污染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及初步机制研究[A];第七届全军防原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全军创伤疾病康复中心/西南医院康复专科医院[A];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康复辅助器具学组成立暨全国康复辅助器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斯剑鸿;景新;许飞;;法医临床学典型案例总结[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三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裴士杰;王萍;朱敏立;;失重对呼吸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雷晓华;宁立娜;曹宇静;刘爽;张守兵;段恩奎;;采用NASA研制的旋转生物反应器体外扩增人表皮干细胞及人工三维表皮组织构建的研究[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田伟;王澍寰;荣国威;彭京京;;骨科医学影像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周元礼 本报记者 吴红月;为了抚平“车祸创伤”[N];科技日报;2011年
2 张献怀 黄晖;航天桥畔筑“高台”[N];光明日报;2011年
3 杨占光 特约记者 黄余红;解放军总医院启动战创伤“生物医学治疗”工程[N];解放军报;2011年
4 马小雪 宋德宝;贴心服务赢口碑[N];解放军报;2010年
5 唐娅、田浩;广州总医院获得3项全军临床高新技术重大项目[N];战士报;2010年
6 徐铮奎;战地急救需求催生四种突破性医械[N];中国医药报;2011年
7 余敏 特约记者 杨亚斌;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控制规模:集中精力为兵服务[N];解放军报;2011年
8 李柰 特约记者 潘正军;优质服务向基层部队倾斜[N];解放军报;2011年
9 陈江文 特约记者 丁顺国;依托社会资源加快医学科技创新[N];解放军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廖晓艳;湿热环境下创伤兔应用低温输液疗法的可行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2 高超;急性β射线皮肤损伤创面愈合过程中caspase-8表达及其与时间相关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81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08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