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头低位卧床对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30 09:57

  本文选题:头低位倾斜 + 卧床实验 ; 参考:《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9年03期


【摘要】:目的观察头低位卧床条件下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选取6名男性健康志愿者,-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状态,在实验前、实验第2天及第5天测量双眼在不同空间频率下的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结果在不同空间频率下,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伏期在实验前后无明显差异,P100波波幅在高空间频率下有显著改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中空间频率及低空间频率下无显著差异。结论头低位卧床条件下可导致高空间频率下的视觉诱发电位改变,提示失重对于正常人视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in normal subjects under head-low bed rest. Methods six male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selected to simulate weightlessness in 6 掳head-low bed rest. Before the experiment, the P100 waves of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of both eyes we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spatial frequencies on the 2nd and 5th day before the experiment. Results at different spatial frequencies, the latency of P100 wave of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 amplitude of P100 wave changed significantly at high spatial frequency.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iddle spatial frequency and low spatial frequency. Conclus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ead-low bed rest, the changes of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can be induced at high spatial frequency, which suggests that weightlessness may have some effect on the visual function of normal peopl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306医院;
【基金】:全军“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06G003)
【分类号】:R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植恒,,陆剑林,万海峰,王磊;一种双计算机互联的视觉诱发电位采集系统[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5年03期

2 周月玲,谢惠芳,刘振华,周谷兰;帕金森病患者的脑干听觉及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0年04期

3 任炼儿,郎林福;糖尿病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0年03期

4 周妍丽;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在眼外伤司法鉴定中的应用[J];临床眼科杂志;2004年05期

5 董小芳,王平宝;多焦视觉诱发电位及其在青光眼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05年02期

6 黄秀明,黄文豪,刘冬清;老年痴呆症小鼠视觉诱发电位的实验观察[J];中国公共卫生;2005年07期

7 陈相国;精神分裂症幻视病人的视觉诱发电位[J];山西医药杂志;1980年05期

8 杨东生,胡聪;视觉诱发电位与双眼视功能——Ⅱ.视差刺激VEP与立体视[J];眼科研究;1993年02期

9 姜玉武,刘晓燕,周丛乐;重度窒息新生儿视觉诱发电位改变初探[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年02期

10 李谊,冯联兵,曾照年,田学敏,刘克荣,李上;人工晶体植入前后视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分析[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丽霞;杨佳;陈惠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觉诱发电位分析[A];全国第九次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孙洪元;高登攀;;模拟失重卧床实验心理卫生问题测评[A];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杨代秀;尹同进;严国民;叶巍岭;吉海燕;;视觉诱发电位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研究[A];第六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陈薇;陈璇;陈慎仁;吴静珊;罗毅平;刘兴材;;2型糖尿病患者的诱发电位的研究——二、2型糖尿病患者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变[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张华忠;金启建;;偏头痛患者发作期视觉诱发电位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何庆华;吴宝明;王禾;卓豫;;脑机接口视觉剌激方法实验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王超军;岳文浩;卢宗玉;;酒精依赖者视觉诱发电位、SCL—90、修订H·R神经心理测验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张军鹏;尧德中;崔园;;一种分析相关脑电活动的新方法[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郭冰冰;侯文生;阴正勤;郑小林;陈丽峰;刘娜;吴小鹰;彭承琳;;一种经硬脑膜的多通道视觉诱发电位实验测试系统的设计[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静;胡学强;;多发性硬化的眼部表现[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趁热批发[N];科技日报;2005年

2 记者 张梦然;美提出“太空人”锻炼新方式[N];科技日报;2009年

3 蒋月荣;北京首家神经系统分子疾病诊疗研究中心成立[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韩风;急性脊髓炎应做哪些检查[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菁菁;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早产儿视觉诱发电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何庆华;基于视觉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熊凯;基于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色觉缺陷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刘冰;天然药物A对弱视猫治疗效果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5 封利霞;儿童弱视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VEP)与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的对比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6 赵海霞;LASIK术中瞬时高眼压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7 吴芳;等亮度颜色视诱发电位反转曲线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有色视功能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邱萍;次声对大鼠视网膜功能及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9 周鑫;成体神经再生及轴突病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双;视神经损伤后的视网膜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测和神经保护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小梅;饮料补充对间歇性运动后视觉诱发电位及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满晓飞;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ultifocal VEP)初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3年

3 张静楷;视觉诱发电位在机械性眼外伤视功能评价中的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3年

4 张志威;建立PRVEP P_(100)波辐、潜伏期与视敏度间的数学模型[D];四川大学;2004年

5 黎宇飞;正常人不同刺激野PRVEP及其法医学价值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6 张春燕;基于大鼠闪光刺激视皮层诱发电位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7 杨明迪;舰船强磁场暴露对金黄地鼠视网膜内多巴胺含量及兔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8 张军鹏;相干脑电源成像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王立丽;视觉诱发电位检测仪的研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刘青峰;视觉诱发电位测量系统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85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085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e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