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区总医院肿瘤科成为中国首批“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定点单位
本文选题:早期乳腺癌 + 乳腺普查 ; 参考:《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摘要】:正据统计,欧美国家平均每8-9名女性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患乳腺癌。在我国,近20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增长较快,增长速度已经超过欧美国家,尤以城市女性为甚,已经成为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故每年乳腺癌实际发病例数较大;此外,我国乳腺癌发病特点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发病高峰年龄提前约10-15年,45岁左右为高峰年龄,恰好是人生中的黄金阶段。由于缺少大规模乳腺普查,乳腺相关医学卫生知识普及不够,缺乏经常性的自我保健及医疗保健的举措,我国早期乳腺癌的检出比例大大低于欧美国家,乳腺癌死亡率却明显较高,对女性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基于上述实际情况,由全国妇联、
[Abstract]:According to statistics, an average of 1 people in Europe and America have breast cancer per 8-9 women in their life. In China,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has increased rapidly in China for the last 20 years, and the growth rate has exceeded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urban women, which has become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 in women. In addition,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in China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western countries. The peak age of the disease is about 10-15 years ahead of time, and the peak age about 45 years old is the golden stage of life. Because of the lack of large scale mammary gland census, the knowledge of breast related medical hygiene is not popularized enough, and it lacks regular self health care and medical care. The detection ratio of early breast cancer in China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but the mortality of breast cancer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which poses a great threat to the health of women,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family happiness and social harmony. Based on the above actual situation, the National Women's Federation,
【分类号】:R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静波;;早期乳腺癌的放疗与免疫[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0年04期
2 赖国运;许玉成;;245例乳腺癌临床与随访分析[J];临床医学;1981年02期
3 陈自敏;李树玲主任来邕作《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的学术报告(纪要)[J];广西医学;1982年01期
4 吴业权;;乳腺癌早期诊断和外科治疗[J];黑龙江医学;1982年04期
5 郭肇吉;杨春明;喻义咏;;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附137例临床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6 李树玲;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J];实用癌症杂志;1985年S1期
7 王昆润;疾病系统防治法早期诊断乳腺癌[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86年04期
8 郭玉明;局限切除加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J];癌症;1988年05期
9 陈耀如;;T1、2乳腺癌46例的X线分析[J];上海医学;1988年08期
10 毓勤;;早期乳腺癌病人术后治疗的重要性[J];国外医学情报;1988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玉红;杨忠心;刘文励;孙汉英;胡诗学;;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经HW激光照射后回输疗效观察[A];中国输血1999年年会暨纪念ABO血型发现100周年学术交流论文专辑[C];1999年
2 崔德顺;;应用传统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与研究[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3 李红星;李勇生;罗振生;;细针抽吸涂片细胞学诊断中老年早期乳腺癌[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吴炅;邵志敏;张亚伟;庄传经;张锡珍;陆劲松;韩企夏;沈镇宙;;保留乳房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初步结果[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安秦;王颀;林红;施军涛;许娟;李晓伟;葛午平;;早期乳腺癌影像学诊断的评价[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韩军;张比学;;运用四分之一切线野等中心技术治疗乳腺癌1例的体会[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7 关罗根;;早期乳腺癌综合治疗疗效分析[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唐瑞英;马丽华;陈勇;高文;;早期乳腺癌的X线表现[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张斌;何文贵;蔡玉娥;张齐;英子伟;蒋书玲;徐宏;郑勇学;;保守性手术加放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的10年效果[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李秀英;朱鹰;朱晓琳;杨志华;姚莉;;早期乳腺癌超声诊断分析[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术后复发与再治疗[N];健康报;2001年
2 郭力;乳腺癌的发现与术后护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王译;BAG-1可帮助确定乳腺癌病人的治疗方案[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4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 Hortobagyi 罗扬摘译;辅助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进展与争论[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
5 湖北省肿瘤医院内科 于丁;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若干问题[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
6 文心;乳房保留手术和乳腺癌根治术远期疗效相近[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
7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 陈佳艺;乳腺癌治疗中的几个相关问题[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
8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 教授 刘少华;如何进行乳腺自我检查[N];家庭医生报;2003年
9 江泽飞;紫杉类药物在乳腺癌化疗中的地位和临床研究进展[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3年
10 广州中山大学肿瘤中心 刘冬耕 管忠震;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抗肿瘤治疗新进展[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瑞平;乳腺X线影像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2 邢华;蛋白芯片法检测乳管液肿瘤标志物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邹海东;乳腺癌葡萄糖代谢功能成像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祖健;早期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综合治疗初探[D];浙江大学;2003年
2 赵迎春;痰瘀互结证乳腺增生病与早期乳腺癌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3 周小宁;早期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D];昆明医学院;2004年
4 赵舸;雌激素受体K303R突变型与乳腺癌发生和进展[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5 陈磊;数字乳房X片图像增强和钙化点提取算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6 肖李敏;基于UWB的近场医学信号获取与传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周蓓蓓;基于半球状乳房模型的超宽带微波早期乳腺癌检测成像方案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
8 闫春梅;不同手术方式对早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5年
9 付晓艳;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作用[D];苏州大学;2005年
10 周涛;呼吸运动控制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SIB-IMRT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860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086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