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白夏汤溻渍对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干预作用及临床疗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12:32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体外抑菌实验了解白夏汤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效果及最小抑菌浓度;通过动物实验了解白夏汤在体内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效果;通过生物膜实验观察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结构的影响;通过临床研究观察白夏汤治疗四肢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效果。方法:(1)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实验,利用含药培养基测定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用K-B法测定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白夏汤的MIC。(2)白夏汤溻渍对SD大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的干预作用,建立SD大鼠背部组织急性缺损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创面用白夏汤溻渍,并与庆大霉素对比,在实验第1、3、6、9、14天观察创面面积大小变化,创面肉芽中细菌含量,病理切片观察创面肉芽组织中巨噬细胞及炎性细胞含量。(3)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干预作用,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白夏汤的MIC,白夏汤梯度浓度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于650nm处测其A值,测定白夏汤的SMIC_(50)和SMIC_(80)值,以评价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干预作用;实验第6h、1d、3d、7d观察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和结构的影响,并与庆大霉素和空白组作对照。(4)白夏汤溻渍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选取创面缺损并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平均分成白夏汤组和庆大霉素组,治疗组给予白夏汤每日溻渍,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庆大霉素湿敷,疗程14天,观察创面渗出、肉芽生长、创面面积、炎性指标及中医症候积分等的变化情况。结果:(1)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实验结果,白头翁、夏枯草和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按从大到小排列为,白夏汤夏枯草白头翁。经Kruskal-Wallis检验,Chi-Square=25.818,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头翁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1:8,夏枯草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1:16,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1:32。(2)白夏汤溻渍对SD大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的干预作用结果,用药第1-3天红肿逐渐消退,第1-6天脓液逐渐增多,以后逐渐减少,第9-14天脓液消失;早期随着脓液的增多创面肉芽开始生长,第6天创面肉芽已明显生长,创面变浅,面积减小,第9-14天,肉芽长满创面,创面进一步缩小,与庆大霉素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第14天在创面中心及边缘取部分组织块,作病理切片,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白夏汤组可见巨噬细胞数量较多;庆大霉素组可见较多淋巴、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可见少量巨噬细胞;对照组可见大量坏死组织及炎性细胞。感染创面肉芽中细菌含量,白夏汤组和硫酸庆大霉素组均明显减少,造模后第5天,白夏汤组和庆大霉素组肉芽中细菌含量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造模后第9天,白夏汤组和庆大霉素组肉芽中细菌含量均明显降低,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3)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结构的干预作用,通过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得白夏汤MIC为64mg/ml,白夏汤梯度浓度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于650nm处测其A值,测得白夏汤的SMIC_(50)和SMIC_(80)值分别为512mg/ml和128mg/ml,庆大霉素的SMIC_(50)和SMIC_(80)值分别为64μg/ml和8μg/ml。6h时光镜显示空白组可见细菌处于初期粘附阶段,白夏汤组和庆大霉素组细菌粘附量有所减少,但仍然可见;1d时光镜显示空白组微菌落初步形成,而白夏汤组和庆大霉素组微菌落没有完整形成;3d时光镜显示空白组可以看到大量的细菌融合在一起,生物被膜已初步形成,白夏汤组和庆大霉素组未形成生物膜;7d时扫描电镜显示,空白组形成了完整的生物被膜,白夏汤组和庆大霉素组均可见生物被膜被破坏。(4)白夏汤溻渍对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年龄经秩和检验P0.05,性别经卡方检验P0.05,治疗前创面面积、证候积分、炎性指标经t检验P值均0.05,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两周后临床总疗效,经非参数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周后两组创面减小率,经t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主症积分,经配对t检验,P0.01,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1,有统计学差异;两周后中医证候主症积分减少率,经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经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两周后两组患者WBC、NE%及CRP的比较,经配对t检验,P0.01,有统计学差异,通过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治疗组在降低WBC、NE%及CRP含量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不同时间创面面积,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第3、6、9天P0.05,第14天P0.05,后期有差异;两组不同时间创面愈合速度,组内比较两组早期均减慢(P0.05),后期均加快(P0.05),组间比较早期实验组较快(P0.05),中期和后期两组相当(P0.05)。结论:(1)白头翁、夏枯草和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效果按从大到小排列为:白夏汤夏枯草白头翁。(2)白夏汤对SD大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具有促进创面愈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长作用。(3)白夏汤具有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早期粘附生长形成生物膜和破坏已形成的成熟生物膜作用。(4)白夏汤能抑制创面铜绿假单胞菌生长作用,促进患者感染创面愈合作用,能改善中医症候症状。
【图文】:

白夏汤溻渍对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干预作用及临床疗效研究


白头翁、夏枯草、白夏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值示意图

白夏汤溻渍对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干预作用及临床疗效研究


三组创面面积的比较(mm2)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2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杰辉;王丽;席丽红;张春霞;狄钾骐;黄玉鑫;;艾灸对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广西医学;2015年12期

2 崔宝林;任晓菊;;MHV-3诱导小鼠暴发性肝衰竭的机制研究及夏枯草总三萜的改善作用[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年10期

3 缪成贵;周国梁;秦梅颂;陈建中;李成凤;何华奇;张兵;;白头翁皂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FZD8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5年20期

4 赵凌旭;王蕾;;中药黄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抑菌效果的初步研究[J];检验医学;2015年09期

5 陈静;王彤;程奇;刘显军;;白头翁及其有效成分对仔猪免疫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5年07期

6 胡冬裴;顾云之;赵俊茹;李小茜;;夏枯草提取物对痤疮相关致病菌抑菌活性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5年07期

7 王东;陈宏伟;李敬林;;从消渴并有头疽论治糖尿病合并痈[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年07期

8 沈亚芬;丁勤霞;宋利斌;朱曙东;沈金根;;夏枯草对3种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新中医;2015年05期

9 刘荣华;;微生物检测中培养基的制备及注意事项[J];当代临床医刊;2015年01期

10 赵谏;王连洁;孟艳娇;于秀辰;;清热解毒箍围法促进糖尿病大鼠感染性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J];现代中医临床;201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迎春;白头翁皂苷单体抗肿瘤生长、转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云宝仪;黄芩素对MRSA抑菌活性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冯卫华;白草洗液湿敷治疗小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99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599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