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参附益心颗粒改善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9-13 21:17
  研究背景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目前仍处于发展中行列。目前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靶向治疗药物未能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患者经济负担沉重。我国PAH患者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比例较低,约为20%,即使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PAH靶向药物的覆盖率仅能达到75%。PAH是一种高致死性心肺血管疾病,主要特征是肺血管重构引起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而死亡,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头晕、胸痛、咯血等,与祖国医学“肺胀”、“心衰病”类似。PAH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对右心功能不全和肺动脉原位血栓形成的治疗,即吸氧、利尿、强心和抗凝治疗,以及肺血管扩张剂的靶向药物治疗。通过治疗,可明显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延长生存时间,但靶向药物价格昂贵、耐药发生率较高、副作用较大,中医药能克服以上缺点,因此,开展中医药对肺动脉高压的防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目的观察参附益心颗粒对PAH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新生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PAH大鼠血流动力学与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探讨参附益心颗粒含药血清对大鼠骨髓源性...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参附益心颗粒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新生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药物及仪器
        1.2 实验分组及建立动物模型
        1.3 肺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测定
        1.4 右心室肥厚指数的测定
        1.5 肺微血管密度的测定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大鼠的表征
        2.2 各组大鼠mPAP、RVSP、RVDP、PVR、CO、CI及RVHI
        2.3 肺组织微血管密度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参附益心颗粒诱导EPCs分化促进血管新生机制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器材
        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增殖及迁移
            2.1.1 含药血清的制备
            2.1.2 细胞培养与鉴定
            2.1.3 检测指标
        2.2 ELISA检测
            2.2.1 样品处理
            2.2.2 ANG II、IGF-1、HGF和VEGF的ELISA实验步骤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晚期 EPCs 的鉴定及其增殖
            3.1.1 细胞形态鉴定
            3.1.2 细胞吞噬功能鉴定
        3.2 晚期 EPCs 的增殖
        3.3 细胞迁移能力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数目
        3.4 ELISA检测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肺动脉高压基因标志物调控网络模型的初步建立
    前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肺动脉高压相关基因的GO分析
        1.3 肺动脉高压相关基因的KEGG分析
    2 结果
        2.1 肺动脉高压相关基因的GO分析结果
        2.2 肺动脉高压调控网络模型的建立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肺动脉高压概述
    2 发病因素
        2.1 肺血管功能性改变
            2.1.1 体液因素
            2.1.2 神经因素
            2.1.3 组织因素
        2.2 肺血管器质性改变
        2.3 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
    3 诊断
        3.1 病史
            3.1.1 症状
            3.1.2 危险因素
        3.2 体格检查
        3.3 实验室检查
            3.3.1 心电图
            3.3.2 胸部X线片
            3.3.3 超声心动图
            3.3.4 右心导管检查
            3.3.5 肺功能评价
            3.3.6 睡眠监测
            3.3.7 胸部CT
            3.3.8 肺动脉造影
    4 治疗现状
        4.1 支持治疗
            4.1.1 给氧
            4.1.2 地高辛
        4.2 特定药物治疗
            4.2.1 内皮素受体抑制剂
            4.2.2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4.3 中药治疗方法
    5 基因信号通路
        5.1 转化生长因子、Smad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5.2 糖蛋白130和转录激活因子
        5.3 激动素受体样激酶
        5.4 BMPRU
        5.5 5-经色胺
        5.6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5.7 低氧诱导因子
        5.8 肝细胞生长因子
        5.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及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45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3845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0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