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抑郁大鼠模型行为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1-11 08:46

  本文关键词:针刺对抑郁大鼠模型行为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年

针刺对抑郁大鼠模型行为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

范茂春  

【摘要】:实验目的 通过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抑郁模型(CUMS)大鼠的针刺治疗,动态观察、分析造模过程中实验动物的体重、蔗糖摄入量、进食量以及模型行为学指标;检测大鼠动物模型血清细胞因子IL-2、IL-6、NO的水平变化,探讨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和针刺的治疗作用。 实验方法: SPF级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置于7:00-19:00光照、19:00-7:00黑暗的实验室中,饲养1周后,50只大鼠进行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针刺组、非穴位针刺组,每组10只。对照组每笼饲养5只,其余4组每笼饲养1只(以达到孤养造模的目的)。入组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各组动物开始接受为期21天随机施加的8种不同的应激和喂养方法,每天每组各随机安排一种应激,平均每种刺激使用3次。针刺组治疗取针刺“四神针”、“内关”“三阴交”穴;非针刺穴位组在上述三穴位旁边的非穴位点进行针刺;模型组在应激后不予以任何治疗;而氟西汀组在应激的基础上则予以氟西汀药物治疗。每组动物于入组第1天、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分别称量体重,记录进食量及糖水消耗量,并进行开场实验。在21天后处死所有大鼠,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6、NO的水平变化,分析各细胞因子变化以及细胞因子水平与大鼠抑郁症状体重、蔗糖摄入量、进食量和行为学指标的相关关系。 实验结果: 1.大鼠血清IL-2、IL-6及NO含量的测定结果: 通过21天的应激和治疗后,其结果:非穴位组、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的IL-2、IL-6、NO的增长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针刺组及氟西汀组的IL-2、IL-6、NO的含量相较非穴位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2.抑郁大鼠开场行为学结果: 21天的应激和治疗后,特别是非穴位组与模型组大鼠开场行为学有明显的变化,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出现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针刺组及氟西汀组具有促进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功能,与模型组、非穴位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3.抑郁大鼠治疗前后体重变化结果: 通过21天对大鼠的应激和治疗后,模型组、非穴位组大鼠的体重增长明显比空白对照组缓慢,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针刺组及氟西汀组的体重变化则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但与模型组、非穴位组大鼠体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 4.抑郁大鼠蔗糖消耗量变化结果: 通过21天后对大鼠的应激和治疗后,相比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非穴位组大鼠的蔗糖消耗量消耗明显减少,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针刺组及氟西汀组的的蔗糖消耗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但其与模型组、非穴位组大鼠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 5.抑郁大鼠进食量变化结果: 通过21天后对大鼠的应激和治疗后,相比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非穴位组与大鼠的进食量明显减少,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针刺组及氟西汀组的的蔗糖消耗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但其与模型组、非穴位组大鼠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实验结论: 1.通过对模型组大鼠的体重、蔗糖摄入量、进食量以及模型行为学指标方面的变化的观察,发现了大鼠都表现出体重增长缓慢,进食量、蔗糖水消耗量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活动次数都有明显降低的症状表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提示本实验的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抑郁模型的造模是成功的。 2.检测的结果表明,针刺具有降低抑郁大鼠血清IL-2、IL-6、NO水平的作用,同时亦具有改善抑郁大鼠体重、进食量、蔗糖水消耗量、垂直运动及水平运动活动次数等行为学指标的作用。针刺组与氟西汀组及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氟西汀所表现出来的毒副作用使其在使用上具有局限性,而选择针刺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则避免了这些毒副作用的发生。 3.血清细胞因子IL-2,IL-6, NO水平作为对判断抑郁症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指标有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目录8-10
  • 前言10-12
  •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现状10-11
  • 二、选穴依据及意义11
  • 三、选择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依据11-12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2-26
  •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抑郁证的认识12-15
  • 一、病名及源流12
  • 二、病因病机及病位的研究12-14
  • 三、抑郁证的中医临床治疗进展14-15
  • 第二节 针刺治疗抑郁证在临床上的进展15-18
  • 一、针刺治疗方面15-16
  • 二、电针治疗16-17
  • 三、其它疗法17-18
  • 第三节 西医学对抑郁症的认识及治疗18-26
  • 一、抑郁症的概念18
  • 二、简述抑郁症的病理因素与病理机制18-20
  • 三、抑郁证中关于IL-2、IL-6、NO的研究概况及意义20-22
  • 四、抑郁症的治疗22-26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26-35
  • 一、试验材料26
  • 二、实验方法26-28
  • 三、统计方法28
  • 四、实验结果28-35
  •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35-37
  • 一、有关动物模型建立的分析35
  • 二、有关针刺选穴及针刺治疗后结果的分析35-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2
  • 附录42-44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44-45
  • 致谢4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兰,张伟;综合医院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贾晓;王娣;;叶天士清热解郁法对难治性抑郁证治疗的启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6期

    3 李焕德,李革晖;抗抑郁新药及抑郁症药物治疗的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6年02期

    4 叶蕾;;周亨德运用治肝法临床治验[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李建生,张杰,杨戈;中医药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研究概况[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1年01期

    6 姜凤莲,马建功;针刺治疗老年期抑郁症[J];河南中医;1997年06期

    7 任建宁;耳针治疗抑郁症50例[J];河南中医;2005年02期

    8 袁也丰,万爱兰,陈建云;赛乐特与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临床对照研究[J];江西医药;2000年04期

    9 郝万山;柴桂温胆定志汤为主治疗精神抑郁症[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03期

    10 王晓玲;赵清树;;从痰论治抑郁症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源秩;王健教授从气滞痰瘀论治抑郁症的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学院;2005年

    2 许宏霞;益肾疏肝法治疗中风后抑郁证的临床研究和理论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张美兰;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抑郁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振亚,李常度,李应昆;中风后遗症的针灸治疗近况[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年06期

    2 黄泳;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概况[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3期

    3 王志凌;近5年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概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1期

    4 钟卫江;;针灸在女性孕期及产后的应用价值[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3期

    5 肖伟;孔红兵;王震;汪瑛;汪节;曾永蕾;朱春沁;郭铁;;项从刺合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4期

    6 梁发俊;肖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近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9期

    7 安文博;姜劲挺;;中医药治疗腰腿痛相关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5期

    8 孙培养;储浩然;;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6期

    9 魏磊;杜永才;王玉民;;皖北黄牛MHC基因遗传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10 阚红卫,明亮,郑丽芳,尹艳艳;BCPT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行为及体重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Biochemical mechanism studies of venlafaxine by metabonomic method in rat model of depression[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群松;季向东;;丹栀逍遥散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解秸萍;汪家柔;高艳;吴玉翔;李春华;王医;杨伟宁;李志同;;艾灸肺俞穴对不同脏器Ca~(2+)分布的影响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王璇;刘炜宏;;舌针疗法应用的现状分析[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王彧;胡幼平;王文春;庞日朝;张安仁;;电针头穴治疗5.12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罗伯托.刚萨雷斯;牛婷立;马良宵;杨学智;牛欣;;电针百会和印堂穴对不同人群抑郁症的防治及其四诊特征比较[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淑琼;谢春红;欧阳紫婷;沈艳;罗岚;;胎乐颗粒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TNF-a和P的影响[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姜劲挺;;腰腿痛胶囊对髓核移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大鼠模型背根节及坐骨神经中SP和CGRP影响的实验研究[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9 苏芬丽;高维;涂继莹;李焕德;;文拉法辛在抑郁症模型大鼠体内生化机制的代谢物组学研究[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崔凯;颜培宇;张德山;宫凌涛;张希良;;膈下逐瘀汤对小鼠IL-2和sIL-2R影响的实验研究[A];庆祝黑龙江省免疫学会成立十周年(1993—2003)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述儒;藏绵羊DQA1、DQA2和DRB3基因多态性与单倍型连锁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振宇;P物质在夹脊电针调控炎性痛大鼠神经—免疫网络中的作用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樊凯芳;三化汤调气开通玄府治疗急性中风病的机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钟雪玉;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作用机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马学红;针刺抗抑郁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樊凌;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文献评价和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李巨奇;失眠症伤寒六经辨治规律探讨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纪长青;自拟补肾疏肝方治疗肾虚肝郁型抑郁症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薛丽飞;老年抑郁症证候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郭人嫚;穴位埋线结合中药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倩;慢性应激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影响机制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涛;IL-6、IL-2和HRV在老年抑郁症中的变化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李少斌;放牧型羔羊肉生产优化杂交组合筛选和藏绵羊DRB1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陶然;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徐薇;“调神解郁”针刺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梁喜凤;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阴虚火旺型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祝丰奎;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肝气郁结型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姚丹;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血清中T_3、T_4及TSH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吴威;耳压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滕金艳;调神解郁法针刺治疗郁证(肝气郁结)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法忠;解郁汤协同小剂量三环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状态4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2 彭法忠;抑郁状态的中医分型及治疗[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3 刘庆宪,王厹东,宋永建;固本解郁法论治脑卒中后抑郁症162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李艺,王宝玉;自拟醒脑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4年05期

    5 邵静;郁证37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学报;1995年03期

    6 张凌志;开郁三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学报;2002年06期

    7 罗和春,周东丰,贾云奎,舒良,方明昭,方耀奇;电针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8 陈卫垠,刘福友,杨爱萍;中药复方与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9 胡随瑜,张宏耕,郑林,张海男,陈泽奇,陈昌华,赵志付,王新本,刘发荣,李顺民,黄信初,俸建林,张捷;1977例抑郁症患者中医不同证候构成比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10期

    10 李英;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50例[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敬来;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现状[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1年03期

    2 任志强,刘运良,刘丽君,王训凡,郭正科;三黄肾康丸治疗大鼠慢性肾衰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房;2001年01期

    3 陈杰,王进海,龚均,汪涛,程鹏;药物干预治疗大鼠混合反流性食管炎的实验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年S1期

    4 田新红,李伟,李成文,李增富;长期应用卡马西平对大鼠小脑结构与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4年08期

    5 马骏,朱书秀,王彦春,甘水咏;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5年10期

    6 王冰;王宗仁;江山;潘惠娟;;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对海马缺血损伤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8期

    7 徐勤;沈逸萍;许安丽;罗振亮;;SD大鼠及beagle犬肾上腺组织形态计量分析[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年07期

    8 栗志远;陆国才;袁伯俊;姜华;戴益民;佘佳红;黄矛;;西那沙星对幼龄大鼠的软骨毒性[J];中国新药杂志;2006年04期

    9 商常发;赵芝刚;顾有方;陈会良;李卫民;董策龙;;大枣多糖对大鼠血清钙和葡萄糖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年02期

    10 王毅;林伟;施举红;;野百合碱处理大鼠的血清对大鼠肺动脉压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柏年;高梅;时丽丽;张恒艾;杜冠华;;匹诺塞林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2 朱萱萱;王广基;刘建平;王淑云;徐轩;;口腔膜治疗实验性大鼠口腔膜溃疡的研究[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戴文鑫;吴智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邝素娟;邓春玉;张光燕;饶芳;单志新;林秋雄;杨敏;余细勇;钱卫民;吴书林;;大蒜素对大鼠微血管张力的影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王劲;柳启沛;黄宗枝;;几种不同钙化合物对大鼠铝、铅代谢的影响(摘录)[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三十八期):营养因素与骨髓健康[C];2009年

    6 胡翔;王静;;雌性大鼠去势造模中设立假手术对照的必要性探讨[A];全国第八次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齐伟;曾薇;庞琦;郭艳红;牟娇;冯兵;刘理;叶自林;袁发焕;;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梁锐;王军波;;核苷酸喂养大鼠的安全性评价[A];北京市营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膳食与健康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林小琪;;SD大鼠灌胃百可利30天反复给药毒性试验[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曦;牛欣;罗致诚;;增龄与雄性大鼠氮氧化物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冯卫东;[N];科技日报;2014年

    2 奇 云;[N];大众科技报;2004年

    3 张天行;[N];中国医药报;2003年

    4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陆志城;[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 记者 蓝建中;[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记者 姜澎;[N];文汇报;2009年

    7 万姗姗 记者 王春;[N];科技日报;2009年

    8 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通讯员 孙国根;[N];光明日报;2014年

    9 记者 白毅 通讯员 孙国根;[N];中国医药报;2014年

    10 记者 孙国根;[N];健康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德明;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与心功能的调节及其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2 杨少兵;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镇痛疫苗应用于大鼠的安全性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盖建芳;低出生体重对大鼠肾脏和血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史敏;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抗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5 安平;柴夏煎对甲亢大鼠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周宜;从大鼠性周期的分子变化探讨柴胡止血液的作用[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张庆红;白细胞介素2和雌激素受体在大鼠垂体前叶的相互关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8 张海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常薪霞;盐酸小檗碱对高脂饮食诱导的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顼红雨;早期应激对海马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铅、镉、铬、汞对大鼠听力的损伤及铜、锰、锌、硒的保护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王莹;慢性肾衰竭大鼠全段甲状旁腺激素与心肌肌钙蛋白的相关性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3 邓旭辉;养精种子汤对缺氧雄性大鼠生殖机能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4 夏长青;活血降脂灵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抗氧化应激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5 王海燕;运动对SD大鼠与GK大鼠骨骼肌中COUP-TF Ⅰ与COUP-TFⅡ基因表达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吉星;知母提取物的成分分析及对T2DM大鼠干预代谢组学初探[D];广东药学院;2010年

    7 曾志;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汪春彦;金荞麦对克雷伯杆菌肺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王媛媛;胡芦巴总皂苷对大鼠脂肪肝的预防作用[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10 徐莉;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大脑可塑性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针刺对抑郁大鼠模型行为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0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70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a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