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改善肩周炎功能活动度的数据分析及疗效评价

发布时间:2016-11-26 13:09

  本文关键词:平衡针改善肩周炎疼痛症状的数据分析及疗效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年

平衡针改善肩周炎功能活动度的数据分析及疗效评价

金秀兰  

【摘要】:研究目的: 本课题以国家973课题“平衡针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基础研究”为依托,为其子课题“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基础研究”的一部分。本临床研究通过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分析,基于数据对平衡针疗法与传统针疗法治疗肩周炎活动度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价平衡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临床意义,进一步提供平衡针疗法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自于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大样本临床研究,对249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收集,将总体数据录入数据库(记录CRF表中的临床综合疗效和应用Melle评分的变化),以肩关节活动度为指标综合分析临床试验数据,通过以上指标数据评分及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程度整理与挖掘,评价每个指标的数据,比较观察平衡针疗法与传统针疗法对肩周炎患者肩部活动度治疗方面。 研究结果: 1基线分析 基本资料分析: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基线分析(各项指标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平衡针组和传统针组在治疗前的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观察指标分析:通过临床观察,肩周炎总体疗效、起效时间、Melle评分各项指标的即时疗效、疗程效果、远期效果、有效率分析,指标资料均显示出平衡针与传统针刺治疗对肩周炎患者肩部活动度的治疗皆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2总体疗效分析 ①治疗期总体有效率比较,平衡针组和传统针组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②随访期总体维持率比较,两组有显著地统计学差异(P0.05)。 3起效时间分析 在肩外展、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柱、手到嘴五个方面起效时间的比较显示,平衡针组和传统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各指标改善情况分析 4.1即时疗效分析(治疗前与第一次治疗后比较) (1)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即时疗效组间比较 ①肩外展、手到嘴即时疗效组间比较显示,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椎即时疗效组间比较显示,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即时疗效组内比较 肩外展、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椎、手到嘴即时疗效组内比较显示,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2疗程效果分析(治疗前与最后一次治疗后比较) (1)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疗程效果组间比较: 肩外展、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椎、手到嘴疗程效果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各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疗效效果组内比较: 肩外展、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椎、手到嘴疗程效果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各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远期疗效分析 (1)随访期肩外展改善情况: ①两组随访期肩外展总体维持情况,经秩和检验,P0.05,即两组比较无显著地统计学差异。 ②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随访期平衡针组内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传统针组最后治疗后与随访1、随访1与随访2、随访期总体,肩外展组内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 ③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随访1两组肩外展组间比较,P0.05,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2、随访3两组肩外展组间比较,P0.05,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随访期肩中立位外旋改善情况: ①肩中立位外旋随访期总体维持情况,经秩和检验,P0.05,即两组比较无显著地统计学差异。 ②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随访期肩中立位外旋组内比较P0.05,差异无统统计学意义。传统针组随访期肩中立位外旋组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③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随访1、随访2、随访3两组肩中立位外旋组间比较P0.05,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随访期手到颈项改善情况: ①两组随访期手到颈项总体维持情况,经秩和检验,P0.05,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②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最后一次治疗与随访1、随访期总体,手到颈项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针组最后治疗与随访1、随访2与随访3、随访期总体,手到颈项组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③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随访1、随访2、两组手到颈项组间比较,随访1、随访2两组手到颈项组间比较, P0.05,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随访期手到脊柱改善情况: ①两组手到脊柱随访期总体维持情况,经秩和检验,P0.05,即两组差异无显著地统计学意义。 ②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最后一次治疗与随访1、随访1与随访2、随访期总体,手到脊柱组内比较,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针组最后治疗与随访1、随访1与随访2、随访期总体,手到脊柱组内比较,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③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随访1、随访2、随访3两组手到脊柱组间比较,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5)随访期手到嘴改善情况: ①两组手到嘴随访期总体维持情况,经秩和检验,P0.05,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②组内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随访期手到嘴组内比较,P0.05,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针组随访期手到嘴组内比较,P0.05,,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③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P0.05,随访1、随访2、随访3两组手到嘴组间比较,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4各指标有效率分析 肩外展、肩中立位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柱、手到嘴有效率比较,经秩和检验,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各个指标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平衡针和传统针疗法对肩周炎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效果相当。平衡针组和传统针组患者各项指标(肩外展、肩中立外旋、手到颈项、手到脊椎、手到嘴)均有明显改善,且总体疗效(治疗期、随访期有效率)相当。 2.平衡针与传统针疗法对肩关节功能活动度障碍的即时疗效和疗程效果皆相当显著,且二者效果相当。 3.肩外展,手到颈项及手到脊椎随访期组内比较显示: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皆有远期效果,且二者疗效相当。肩中立位外旋及手到嘴随访期组内比较显示:平衡针组与传统针组皆有一定的远期效果,且二者效果并不明显。 4.以上结果显示,平衡针疗法与传统针疗法相比,对于肩周炎活动度的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分析原因如下: (1)众所周知,针刺的疗效取决病情轻重及腧穴针刺手法和得气等诸多因素。本临床试验收纳病例均为慢性发病,年龄45-65岁,病程在一年半以内,大部分患者已有局部肩关节囊的粘连、肌肉痿缩等,患者的病情不同于部队训练伤所致的急性肩关节疼痛、功能活动障碍。另外,在各中心的临床针刺操作中,各人的针刺手法与针感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可能并未达到平衡针疗法的刺激和针感要求,从而部分的影响到平衡针的疗效。 (2)根据对平衡针的疗效特点分析,平衡针具有快速镇痛的效果,而对于慢性的肩周炎粘连所致活动度障碍改善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自胜,彭玉初;推拿结合平衡针治疗肩周炎[J];按摩与导引;2005年01期

2 王文远,狄福金,魏素英,郭兰,朱自江;平衡针疗法治疗颈肩腰腿痛[J];北京中医;1993年01期

3 孙永慧;李义岩;蒋鹤生;;平衡针灸治疗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60例临床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樊宏;;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肩周炎125例[J];甘肃中医;2010年10期

5 斯琴;;穴位注射配合埋线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甘肃医药;2012年11期

6 王润妹;宋成宪;李舜;;上肢PNF技术用于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2年03期

7 杨仲岐;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50例[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周湘明;辨证归经治疗肩周炎102例疗效观察[J];江苏中医;2000年11期

9 宋冠军;黄艳;;平衡针治疗200例颈肩综合症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6年06期

10 吕建国;王忠华;杨建辉;邓景元;;肩四针加压冲击注射分离粘连治疗肩周炎[J];颈腰痛杂志;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志强;曹健;周美启;;近3年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彭长林;;傍针刺为主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4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孙云廷;魏铭;姜学连;刘志学;杨际超;;子午流注取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2期

4 王俊生;卫文婷;王颖;;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9期

5 金文勇;宋柏林;齐伟;;中医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李玉成;郑连杰;王鸿飞;;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张芸;谢晓焜;;温针灸治疗腰臀部肌筋膜炎44例[J];福建中医药;2010年06期

8 王懿娜;;交叉取穴针刺法的临床应用概况[J];光明中医;2009年10期

9 王萍;;滞针刺法结合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264例[J];光明中医;2010年12期

10 詹文吉;;肩部四步锻炼法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红;苗润;黄大鹏;陈榕;王颖;王文远;;平衡针对腰突根性神经痛大鼠治疗机制的实验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袁红;陈榕;黄大鹏;王颖;王文远;;平衡针灸对肩周炎模兔IL-1β、5-HT影响的实验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袁红;陈榕;黄大鹏;王颖;王文远;;平衡针灸治疗肩周炎家兔的实验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王颖;袁红;黄大鹏;陈榕;王文远;陈锋;;平衡针一种新式现代针灸疗法的介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王颖;袁红;黄大鹏;陈榕;卢峻;陈锋;;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总结[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徐丹妮;袁红;任晓暄;郭孟伟;赵亚芳;陈锋;;平衡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研究进展[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7 肖慧玲;王升旭;黄泳;陈俊琦;林伟容;;针灸疗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概况[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8 李燕云;彭力;穆敬平;;针灸治疗肩周炎取穴特点述评[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9 金文勇;宋柏林;齐伟;;近年来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进展[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10 刘小卫;李向阳;李江山;陈楚淘;彭亮;王德军;李武;;辨证选用手法治疗肩周炎100例[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锦祥;肩三针温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白宇乾;针刀逐层弹性切刺法治疗肩周炎的入路及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丁道宝;肩三针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冯沃君;新易筋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赵昭和;针刺与推拿歸位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对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6 林鸿琦;缪刺法对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评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7 曾正仁;针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傅燕梅;晕痛针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9 黎志光;刮痧结合电针治疗颈肩综合征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许传华;伤寒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证治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云峰;合谷刺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王洪亮;全麻下手法松解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粘连僵硬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由冬冶;夹脊电针对炎性痛大鼠脊髓P物质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王海龙;疏肝调神针刺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疗效观察与评价[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付文涛;推拿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杨淑娟;针刀松解法对肩周炎模型兔胶原瘢痕形成相关物质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于波;针刺动痛点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刘希平;电针治疗家兔肩关节周围炎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王自勤;平衡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压迫症状大鼠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曹平;赤凤迎源针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琼;温针灸治疗肩周炎58例[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陈华;杨米雄;;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丛文杰;方剑乔;;不同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进展[J];光明中医;2008年12期

4 樊宏;;推拿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肩周炎125例[J];甘肃中医;2010年10期

5 陈疾忤,陈世益;肩周炎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5年02期

6 王余燕;王花蕾;;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刘继军;郑稼;郑国柱;;肩关节扩张造影的应用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06年20期

8 张保平;寇久社;张利;张鸿;;医用臭氧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2年01期

9 费建芬;重症肩周炎的综合治疗[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年10期

10 赵帅;林定坤;;平衡针配合孙式手法治疗落枕4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新备;三位一体平衡针刺手法思维模式[J];中国针灸;1995年S2期

2 周新,周耕野,赵智先,陈旭华;反射法结合平衡针治疗坐骨神经痛76例[J];双足与保健;2001年04期

3 解良柱,贾莉;平衡针推拿治疗面瘫3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1年09期

4 王文远;平衡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6540例报告[J];中国民间疗法;1995年05期

5 段军安,吕金才,韩忠朝;平衡针治疗训练性膝关节痛[J];临床军医杂志;2000年04期

6 葛鹏,孙治家;平衡针配合旋转扳法治疗落枕147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5年11期

7 陈树东;;平衡针治疗肾绞痛验案[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13期

8 王飞,王翔,魏素英;平衡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60例疗效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1995年05期

9 解良柱,白玉玲,卓娜;平衡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J];中国民间疗法;2002年02期

10 王文远,郭兰,魏素英,祝自江,何银州,王辉;平衡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脱出180例[J];中国骨伤;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正东;;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镇痛远期效应观察[A];第四次全国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2 袁红;陈榕;黄大鹏;王颖;王文远;;平衡针灸治疗肩周炎家兔的实验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袁红;陈榕;黄大鹏;王文远;陈占禄;陈锋;;平衡针镇痛即时效应的机制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袁红;陈榕;黄大鹏;王文远;陈占禄;陈锋;;平衡针对正常大鼠镇痛机制的实验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袁红;苗润;黄大鹏;陈榕;王颖;王文远;;平衡针对腰突根性神经痛大鼠治疗机制的实验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王文远;;平衡针中枢调控的理论研究[A];第四次全国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颖;袁红;黄大鹏;陈榕;王文远;陈锋;;平衡针一种新式现代针灸疗法的介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8 刘裔荣;李帅帅;王晨绯;吴冬;侯中伟;刘清国;;平衡针腰痛穴的横断面调查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9 袁红;陈榕;黄大鹏;王颖;王文远;;平衡针灸对肩周炎模兔IL-1β、5-HT影响的实验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10 李帅帅;刘裔荣;王晨绯;吴冬;侯中伟;刘清国;;颈椎病平衡针反应点规律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基立 图 齐国华;[N];中国医药报;2000年

2 保健时报记者 王敬霞;[N];保健时报;2006年

3 齐念慈;[N];保健时报;2006年

4 主治医师 陶先军;[N];中国老年报;2000年

5 叶明;[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张红梅;[N];中国医药报;2001年

7 健康时报记者 魏雅宁;[N];健康时报;2010年

8 白玉;[N];医药经济报;2001年

9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 张文涛教授;[N];大众科技报;2005年

10 保健时报特约专家 郜志广;[N];保健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涛;针刀松解法对肩周炎家兔模型抗氧化能力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冯沃君;新易筋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3 丁道宝;肩三针结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林鸿琦;缪刺法对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评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郑朱喜;手法与温热理疗法治疗肩周炎和颈肩综合征的对比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6 赵昭和;针刺与推拿歸位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对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郑倩仪;《内经》养生思想及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蔡锦祥;肩三针温针灸结合穴位敷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陈福展;“心胆论治”远端取穴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徐佳;董氏奇穴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秀兰;平衡针改善肩周炎功能活动度的数据分析及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陈秋菊;平衡针改善肩周炎疼痛症状的数据分析及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黄大鹏;平衡针对健康成年人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魏建梅;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镇痛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周宜静;平衡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李家榆;平衡针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7 王自勤;平衡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压迫症状大鼠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韩笑;平衡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症状的数据分析及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李禹草;平衡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障碍的数据分析及疗效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陈榕;平衡针对大鼠镇痛作用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平衡针改善肩周炎疼痛症状的数据分析及疗效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4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94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3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