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腹疗法治疗糖耐量低减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6 13:26

  本文关键词:振腹疗法治疗糖耐量低减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年

振腹疗法治疗糖耐量低减的临床研究

蔡明亨  

【摘要】:糖耐量低减(IGT)是属于糖尿病和正常糖耐量之间的一种特殊代谢存在。其特点为:空腹血糖7.0mmol/L,但是7.8mmol/L≤2hPG11.1mmol/L.血糖水平已经超过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可视之为糖尿病前期,因其可进而发展为糖尿病,显示了与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连。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重视糖耐量低减的中西医干预治疗。但是,IGT患者往往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仅表现为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如果按照传统的“三消”论治或以糖尿病的诊疗常规进行处理,均难以取得很好的疗效。振腹疗法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臧福科教授整理提出的以振腹按摩为主的独特脏腑按摩治疗形式。临床上广泛用于内科、妇科、男科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很好的疗效。而振腹疗法以“脐”为中心,由人体后天之本脾胃来带动脏腑功能的运化作用,且有补脾益肾,调理冲任等作用。所以基于以上作用的振腹疗法正是改善前期不良状态的对证治疗 本论文由三部分所组成:糖耐量低减的现代医学与中医研究概况;振腹疗法的概述振腹疗法治疗糖耐量低减的临床研究。 糖耐量低减的现代医学与中医研究概况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糖耐量低减的定义与临床研究概况,包含了糖耐量低减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IGT的转归以及干预治疗等方面。中医研究概况阐述了中医对糖耐量低减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之处和今后发展方向做了简单的评述。 临床研究部分利用振腹疗法对IGT的FBG、2hPG治疗的影响。将符合受试标准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并由分析结果得出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振腹疗法治疗IGT确实有其疗效,可改善患者的2hPG,降低血糖,且能发挥中医学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治疗特色,又符合中医外治法简便价廉的特点。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婉丽;胡节惠;唐礴;;从痰论治糖耐量低减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8年01期

2 黄文智;梁晓春;;从脾论治糖耐量低减研究概况[J];环球中医药;2010年01期

3 姚建渝;;吡格列酮治疗糖耐量低减45例临床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08年03期

4 韩仰东;韩燕;何旺;;糖耐量低减患者血清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J];西北药学杂志;2009年06期

5 周祥兰;孙延珩;;参芪降糖颗粒对糖耐量低减者干预治疗及胰岛B细胞功能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06年04期

6 彭庆奎;;阿卡波糖治疗糖耐量低减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年16期

7 鲁重美,陆星华;胰腺癌的伴随病变[J];北京医学;1987年03期

8 董艳梅,李晓霞,李淑华,谷红梅,林林,康成;牡丹江市农村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梁茹;300例糖耐量低减患者社区强化管理和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现代护理;2005年13期

10 刘燕玲;;中药可阻止糖耐量低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光;甘利虹;詹志伟;王宝玲;玉熙然;;糖耐量低减与相关因素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龚文波;王晖;;从《内经》气化理论谈糖耐量低减的辨证论治[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魏爱生;孙丰雷;郎江明;;消渴玉液对糖耐量低减患者的治疗研究[A];第六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魏爱生;陈苹;王甫能;郅敏;郎江明;;佛山市成人糖耐量低减十年转归追踪调查[A];广东省第五届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赵昱;仝小林;刘素宾;;浅谈糖耐量低减(IGT)的中医证治[A];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甘俊丽;谭艺真;李媛;;家庭支持对糖耐量低减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A];全国第6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第6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蒋建家;;男性糖耐量低减的骨密度分析[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魏爱生;陈苹;王甫能;郅敏;郎江明;;佛山市成人糖耐量低减十年转归追踪调查[A];第八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李光伟;王金平;杨文英;姜亚云;王瑶;张景玲;胡英华;Barbara;Howard;Peter;Bennett;;糖耐量低减演变为糖尿病时对血压的影响[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甘俊丽;谭艺真;李媛;叶文祥;;家庭支持对糖耐量低减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A];全国第五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杨锋;[N];健康时报;2003年

2 郑灵巧;[N];健康报;2004年

3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杨锋;[N];健康时报;2003年

4 主治医师 马明珍;[N];中国老年报;2000年

5 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李华妍;[N];健康报;2011年

6 徐述湘;[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程树元;[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8 冼绍祥 胡世云 刘小虹;[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田小明 薛 延 姚佩心;[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衣晓峰 庄磊;[N];中国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先令;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临床应用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2 安雅莉;生活方式干预对糖耐量低减人群预防糖尿病的影响及推迟糖尿病发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3 卢艳慧;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特点及转归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4 陈文曾;慢性荨麻疹从肝经论治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储真真;补肾生血方减轻化疗血液学毒性反应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庞猛;颈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成形术和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陈春元;糖尿病肾病越南东医文献研究及261例临床病案回顾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陈美君;电针加温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郭仁真;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和临床疗效评价[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10 郑翠娥;芪蛭合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与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的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明亨;振腹疗法治疗糖耐量低减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林燕云;运脾疗法治疗糖耐量低减的研究概况[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王兆丹;茵陈五苓散干预糖耐量低减的初步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卢洪梅;舒和胶囊治疗糖耐量低减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5 王强;北京社区103例糖耐量低减(IGT)患者中医综合干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杨滨;中药糖耐康治疗糖耐量低减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唐奇志;健脾滋肾活血法干预糖耐量低减患者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安峻青;消渴安为主治疗糖耐量低减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9 刘永兵;老年糖耐量低减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聚集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10 曾琳;冠心病并血糖异常中医证型调查及泽泻丹明饮的干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振腹疗法治疗糖耐量低减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4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194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1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