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21-10-25 02:35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2例慢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28例)、中医组(31例)和联合组(33例),西医组予服用依巴斯汀片,中医组予服用桂枝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联合组在口服依巴斯汀片基础上联合桂枝汤加减和穴位敷贴。3组均在疗程(30d)结束后评价疗效,并随访至停药半年后复发率。结果:西医组症状积分和疗效与中医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症状积分和疗效与西医组及中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半年后西医组、中医组及联合组的复发率分别为66.66%、40.00%及25.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低的复发率。
【文章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31(0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资料与方法
1 入组标准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一般资料
3 治疗方法
3.1 中医组
3.2 西医组
4 疗效判定标准
4.1 临床观察积分标准[2]
4.2 疗效标准[3]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积分比较
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3不良反应及复发率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慢性荨麻疹中医体质类型及证型相关性分析[J]. 陈娟娟,胡晓雪. 皮肤病与性病. 2018(02)
[2]中医综合疗法对寒冷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观察[J]. 刘力,孙艳萍,魏荣友,李淑贞,徐燕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11)
[3]“护卫固表”法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J]. 黄彦,梁承志,欧柏生,冯杲,刘丽婷,王艺. 中医外治杂志. 2016(03)
[4]可诱发性荨麻疹[J]. 梁碧华,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06)
[5]刺络拔罐配合雷火灸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 梁雪松. 四川中医. 2015(02)
[6]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J]. 竺炯,张立坤,刘瑾,张萍.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6)
[7]乌梅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应用[J]. 常永卓.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04)
[8]桂枝汤治疗荨麻疹的疗效分析[J]. 陈文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07(19)
[9]穴位敷贴对变态反应性鼻炎小鼠鼻粘膜病理学变化的影响[J]. 陈劼,岳延荣,赖新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06)
[10]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谭志建,陈静,李家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03)
本文编号:3456475
【文章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31(0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资料与方法
1 入组标准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一般资料
3 治疗方法
3.1 中医组
3.2 西医组
4 疗效判定标准
4.1 临床观察积分标准[2]
4.2 疗效标准[3]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积分比较
2 3组临床疗效比较
3不良反应及复发率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慢性荨麻疹中医体质类型及证型相关性分析[J]. 陈娟娟,胡晓雪. 皮肤病与性病. 2018(02)
[2]中医综合疗法对寒冷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观察[J]. 刘力,孙艳萍,魏荣友,李淑贞,徐燕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11)
[3]“护卫固表”法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荨麻疹30例[J]. 黄彦,梁承志,欧柏生,冯杲,刘丽婷,王艺. 中医外治杂志. 2016(03)
[4]可诱发性荨麻疹[J]. 梁碧华,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06)
[5]刺络拔罐配合雷火灸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 梁雪松. 四川中医. 2015(02)
[6]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J]. 竺炯,张立坤,刘瑾,张萍.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6)
[7]乌梅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应用[J]. 常永卓.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04)
[8]桂枝汤治疗荨麻疹的疗效分析[J]. 陈文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07(19)
[9]穴位敷贴对变态反应性鼻炎小鼠鼻粘膜病理学变化的影响[J]. 陈劼,岳延荣,赖新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06)
[10]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谭志建,陈静,李家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03)
本文编号:3456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3456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