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唐君毅先秦儒道道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17 17:34
  唐君毅对道论的研究形成为一个庞大的学术体系。就先秦儒家和道家两个学派来说,他主要对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的“道”做了系统研究,同时在道家学派中,又将老子、庄子和慎到、田骈、彭蒙的道论做了对比。 孔子的仁道,与唐君毅的生命哲学联系最为密切,唐先生是从自己的生命心灵之感通而出发来理解孔子的仁道的。孔子认为仁统忠、信、礼、敬、智、勇诸德,而求仁工夫则分为三步:先是人之生命向外通达,自身之生命与他物、他人之感通;第二步则是依仁行道,达到自己生命内在的感通;人在自己生命的内在感通之后,上达于天,与天命相感通,更及于鬼神,孔子认为此与鬼神之感通乃为仁之至,这是求仁工夫的第三步。孟子言道,主要在“人道”内部做一划分,下别于禽兽之道,上接于圣人之道。孟子认为人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四端”之心,是仁、义、礼、智“四德”之始,亦是人的心性。人应本其心性并扩充之,尽心知性,存心养性,从而完成其修德之道。关于荀子之道,唐君毅创建颇多。他认为荀子的“道”有两层含义:一为心之道,二为心所知道的人为历史之道。从“虚壹而静”而养得“大清明心”,此“大清明心”则是道心,具备此“大清明心”,则可知万物之治乱而...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唐君毅对先秦儒家道论的分析
    1.1 孔子之仁道
        1.1.1 孔子之言仁与求仁
        1.1.2 求仁功夫—与他人生命之感通
        1.1.3 求仁工夫—与自身生命之感通
        1.1.4 求仁工夫—与天命鬼神之感通
    1.2 孟子之立人之道
        1.2.1 孟子言为人之道
        1.2.2 孟子言君子之道
        1.2.3 孟子言王者为政之道
    1.3 荀子之人文统类之道
        1.3.1 荀子之人道
        1.3.2 荀子言心与道、人心与道心
        1.3.3 荀子言修身、为学之道
        1.3.4 荀子言为政之道
第2章 唐君毅对先秦道家道论的解析
    2.1 老子之道
        2.1.1 释老子道之六义
        2.1.2 老子道之六义之贯释
        2.1.3 言老子道之四层面及其贯疏
    2.2 《庄子》之道
        2.2.1 《庄子》内篇之建立真实理想人格之道
        2.2.2 《庄子》外杂篇之万物之道
    2.3 慎到、田骈、彭蒙之道
        2.3.1 慎到、田骈、彭蒙言“弃知”以修道
        2.3.2 慎到、田骈、彭蒙言“去己”而得道
    2.4 老子之道、庄子之道、田骈、彭蒙、慎到之道异同
第3章 唐君毅解儒道之道之分歧与融合
    3.1 唐君毅对儒道之道分歧的分析
    3.2 唐君毅对儒道之道融合的阐释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3879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79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3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