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从人性论的角度看荀子对孟子的批判

发布时间:2024-01-18 17:45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孟荀二人思想的对观,早自汉代就已经开始。其比较路径几乎都是自人性论始,中经道德修养学说,至政治学说止。得出的结论有认为二者截然对立,水火不容的情形;也有认为二说看似对立,实则可以相辅相生的情形。本文赞同第二种观点,且只从人性论的角度来初步探讨一下荀子对孟子的批判,认为性恶论和性善论应该是互为补充,相灭相生,最终达到新的理论高度。 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孟荀二人实际上并没有说清楚,也分不了。而且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出发,各执善、恶一端,一个向内发展,向深处走,向高处提;一个向外拓展,向广处走,向外面推;一起把对人性的探讨向前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性——人性的认识。孟子认定人性本善,强调存心养性。荀子认定人性本恶,强调后天“人为”以及人“最为天下贵”,赞同人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改善“人性”和改造社会,反映了一种积极的人生价值和社会态度,塑造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 在《性恶》篇里,荀子对孟子的批判计四处。第一处是对人性界定的争论。笔者认为,孟荀二人关于人性的规定不同,所关涉的人性的对象及层面不一,言说时所使用的概念的内涵不相一致。故这种争论虽没有结...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前言
第一章 对思孟学派(主要是孟子)的整体评判
第二章 “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
    一、 对人性界定的分歧
    二、 所争辩的人性层面
    三、 所使用的人性概念的内涵
第三章 “将皆失丧其性故也,则过矣”
    一、 对前述人性概念的进一步探讨
    二、 为“化性起伪”作铺垫
第四章 “善恶之分也已”
    一、 善恶的定义以及区分善恶的标准
    二、 对善恶的各自理解
    三、 善恶之分未已
第五章 “无辩合符验”
    一、 性善论何以可能
    二、 性恶论何以可能
    三、 “圣王”的标准及“礼义”的内涵
第六章 批判的效果、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 批判的效果
    二、 批判的意义
    三、 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797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797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a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