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四书》知止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07 02:53
  “知止”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四书》中知止出现的频率颇高。《四书》知止吸收了《周易》中“止”的内涵,完成从“止”到“知止”的跨越。知止在《四书》中不同的语境之下,内涵有所区别。《论语》中孔子讲不可则止,不能则止,赋予知止道德上的属性。《大学》中认为人应当知止,知止于人之本性。《中庸》中将知止与道联系在一起,把握止与不止之间的界限就可以把握“中道”。而《孟子》之中知止增加了关于心性修养的内容。儒家学说注重人的现实生活,提倡知止是为了让人更好的修身,更好的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更好的生活在人世之中。而根据人对于知止的不同认识,可以将知止分为三个层次:因利而止,因义而止以及知止归于天道。知止有最高目标和具体目标,但是都以生活为指向。知止的工夫以自明为开端,人要明己之德、明天道才能内修其身,外化其行,而外化以内修为前提。《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在宋代焕发出新的生机,理学家们认识到《四书》重要的理论价值以及一以贯之的内涵。知止思想也影响了当时的学术发展,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认为知止是大学之道之始。知止思想的可操作性在现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知止强调回归自我、抱朴存...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四书》知止的意蕴
    一、从“止”到“知止”的演变
        (一)“止”的字源含义
        (二)《周易》中“止”的演变
        (三)“知”之概念辩析
        (四)“止”到“知止”的跨越
    二、《四书》知止的意蕴
        (一)《论语》赋予知止道德意蕴
        (二)《大学》赋予知止本性意蕴
        (三)《中庸》知止安于道
        (四)《孟子》赋予知止止欲意蕴
第二章 《四书》知止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四书》知止的缘由
        (一)知止乃修身之本
        (二)处理五伦关系需知止
        (三)知止乃处世之道
    二、《四书》知止的三个层次
        (一)因功利而止
        (二)因义而止
        (三)知止达于天道
    三、《四书》知止的目标
        (一)《四书》知止目标的生活取向
        (二)《四书》知止的最高目标
        (三)《四书》知止的具体目标
第三章 《四书》知止的工夫
    一、知止需自明
        (一)明己德
        (二)明天道
    二、知止需内修
        (一)好学以求智
        (二)诚意乃内修之要
        (三)正心以检其身
    三、知止需外化
        (一)齐家
        (三)治国
第四章 《四书》知止思想的历史影响和当代启示
    一、《四书》知止思想的历史影响
        (一)《四书》知止思想对《四书》学形成的影响
        (二)《四书》知止思想对程朱理学的影响
    二、《四书》知止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一)回归自我,抱朴存真
        (二)知止合宜,持守中道
        (三)止其所止,才能长久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9667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9667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0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