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王阳明心学中的佛教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8 09:24
  阳明心学是中国传统儒学的思想结晶,自阳明心学的产生、发展以及完善成熟的各个阶段,将儒学作为心学的主体,同时汲取外来佛教思想的精髓来为僵化的儒学注入新活力。但由于佛教理论与传统中国文化、社会产生不可调解的矛盾,王阳明采取批判性地继承方式,遂形成“亦儒亦佛、儒体佛用”的心学体系,史称“新儒学”。时代因素对王阳明心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阳明心学的产生是在明朝社会变革的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在社会风气的转型、儒学的转向、佛教的传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王阳明以天下为己任,创心学、劝人心、治社会,朝着重建理想社会目标而努力。王阳明因得罪当权派宦官刘瑾,被贬斥贵州龙场,但王阳明心怀天下,以此为契机,依托早年对佛禅思想的认知,扩展心学,将龙场作为自身学说的第一站,在此提出“心即理”的思想观点。阳明心学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思想体系,以“心”为基础,引佛法入心学,提出“知行合一”学说,并在“知行合一”学说的基础上,完善心学理论,进而提出“致良知”观点。良知学是阳明心学的高度总结与概括,将阳明心学推向新的高度。王阳明心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思想体系,一环扣一环,相互补充,相互发展。王阳明借鉴佛教思想,以“...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王阳明心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明代的社会变革
    第二节 儒学的转型转向
    第三节 家学渊源
    第四节 佛教的传播影响
        一、佛教对宋儒的影响
        二、佛教对明社会的影响
        三、佛教对王阳明的影响
第二章 王阳明“心即理”的佛教思想
    第一节 思想历程
    第二节 心为本体
    第三节 龙场悟道
    第四节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第三章 王阳明知行观中的佛教思想
    第一节 阳明心学的知行观
    第二节 知行观中的佛教思想
    第三节 知行观对良知学说的影响
第四章 王阳明致良知学说中的佛教思想
    第一节 儒体佛用
    第二节 修行方式
    第三节 天泉证道
第五章 历史地位
    第一节 思想解放
    第二节 社会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76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976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c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