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资本论》第一卷劳资不平等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27 01:38
  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开始,道德情感中对于“平等”内涵的描绘与评判就已然出现。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制社会直至资本主义社会,平等问题的内涵与主体不断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平等的两大主体——劳动者与资本家,自然而然地走到了历史的台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工人运动的兴起,马克思愈发意识到劳资不平等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诸多矛盾的根源。因此,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劳资不平等问题,作了深入的剖析。他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所有劳资不平等问题的根源,是导致劳资双方陷入剥削关系的重要原因。同时,资本的本性是增殖其自身,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其所有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获得自身资本的增殖,因而必然会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本文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以《资本论》第一卷的逻辑架构为基础,通过论述其中劳资不平等理论的主要内容,在道德、历史、现实的三重维度中考量《资本论》第一卷劳资不平等理论的内在价值。首先在导论中,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重点和难点之后。在第一章,介绍了《...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论文的创新之处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资本论》劳资不平等理论的历史根源
    一、不平等问题的发展谱系
    二、劳资不平等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三、空想社会主义对不平等问题反思
    四、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不平等问题反思
第二章 劳资不平等的物化关系问题
    一、商品拜物教的关系不平等
    二、货币资本化的交换不平等
第三章 劳资不平等的剩余价值剥削
    一、剩余价值与不平等问题
    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平等向度
    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平等趋向
    四、资本化逻辑的收入不平等
第四章 劳资不平等的近代累进考量
    一、资本积累中的选择不平等
    二、原始积累中的阶层不平等
    三、殖民化进程的系统不平等
第五章 劳资不平等现象的三重考量
    一、劳资不平等现象的道德考量
    二、劳资不平等现象的历史考量
    三、数字化时代的劳资不平等问题
结束语——对马克思劳资不平等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82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982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e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