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凯里地区初中教师多元文化意识现状调查及问题探究
本文关键词:贵州凯里地区初中教师多元文化意识现状调查及问题探究 出处:《西南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发展以及民族地区经历的快速的社会转型,使得贵州凯里地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多元文化社会,作为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奠基工程的民族基础教育,要适应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满足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培养多元文化教师,正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然而现实困境是在民族地区的师资培育中并未出现多元文化教师培养的目标定位。多元文化意识属于心理学范畴,是一种情感态度与思想价值观念,对教师的认知活动以及实际教学工作中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培养多元文化教师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具备多元文化意识的教师能够尊重、理解、欣赏不同的文化,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所表现出的文化差异持理解与宽容态度,对不同文化具备批判与辨别能力,能够觉察与反思自身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初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初中教师作为基础教育师资的中坚力量之一。提高初中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对于提高民族基础教育师资素质水平,解决民族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个体在多元文化社会生存中的适应力与发展力,构建民族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从多元文化视角出发,旨在借鉴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以及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理论,探讨民族基础教育师资建设问题,并以提高初中教师多元文化意识为切入点,创新民族教育师资培育策略,以期为解决当前民族基础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实然困境提供有益指导。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实地调查了凯里地区部分中学,综合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以凯里地区部分中学为调查对象,来了解凯里地区初中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现状。结果显示:在对社会文化多样性以及多元文化教育的态度与看法方面,大部分教师都是积极、正向的。一定程度上,对不同的文化表现出尊重、欣赏、理解与宽容的态度,认同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在强调传递主流文化的同时,也会关注不同亚文化的价值与作用。但也存在以下问:(1)部分教师在融入多元文化社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相处方面存在障碍,不能尊重、理解、欣赏不同的文化,欠缺“移情”与“文化融入”能力,没能站在异文化角度思考问题。(2)大部分教师对多元文化内涵的理解不深刻,缺乏对多元文化价值的深度透析,没有意识到每种文化的独特性及其对一个民族、国家甚至世界发展的重要性。(3)在是否保存、传承本民族文化方面,不少教师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没有意识到保存自身文化的重要性。(4)大部分教师对多元文化教育的内涵及其价值认识不清,多元文化教育培训还未引起教师重视,缺乏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深层动机,未能形成把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中的自觉意识。(5)部分教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存在刻板印象,对弱势群体、少数民族学生存在隐形歧视,没有意识到教育公平与教育民主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要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6)不少教师在对多元文化教育的认知与践行之间出现脱节现象,欠缺对自身文化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反思能力。(7)大部分教师普遍缺乏多元文化教育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导致教师普遍欠缺对不同文化的辨别能力,也不能站在异文化持有者的角度去思考教育教学中问题产生的根源。总之,无论从教师认知层面还是行为层面,都反映出教师多元文化意识的普遍缺失。其次,结合实证数据以及访谈内容,分析了凯里地区初中教师多元文化意识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实证数据分析发现,教师的性别、教师的师范类受教育经历会影响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访谈内容在印证问卷调查的结果的同时,也丰富了笔者对影响教师多元文化意识的因素的认识。笔者发现教师的个人兴趣、教师进修培训、教师的专业背景、教师个人受教育程度、应试教育是影响教师多元文化意识的重要因素。最后,针对凯里地区初中教师多元文化意识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教师多元文化意识的影响因素,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初中教师多元文化意识的解决方案。具体来说,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初中教师多元文化意识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与在职教育中提高初中教师多元文化意识、在高校公共选修课中设置多元文化教育相关课程、保障体系的建设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长梅,向启新;多元文化牵拽出的教育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年34期
2 张宏;论先进文化和多元文化及其统一[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张国忠,张树卿;试论多元文化的理念与先进文化的内涵[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王延伟,刘云艳;论幼儿园多元文化建设[J];基础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5 韩f,张达志;“社会转型与多元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学术月刊;2005年08期
6 张海洋;;多元文化与和谐社会[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吴文漪;;音乐与多元文化——三谈文化中的音乐教学[J];音乐天地;2005年12期
8 涂元玲;;论多元文化与教育改革[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4期
9 竹君;;多元文化与和谐社会[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10 杨洪贵;;1989年以来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发展评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东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健康发展的路径设计[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李德洙;;城市:展示民族文化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场所而不是磨灭民族特点的磨房[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3 徐道一;;从金融危机看中西文化的深层差异——从普世文化到多元文化[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匡长福;;宗教在构建北京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任国忠;;关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的思考[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6 周念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7 曹胜;张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健康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8 曹胜;张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9 孙娟;张会敏;;多元文化能力的培养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A];2012年河南省护理科研暨临床护理PBL实践教学骨干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10 张会敏;孙娟;;多元文化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A];2012年河南省护理科研暨临床护理PBL实践教学骨干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繁星;书博会融合多元文化彰显阅读魅力[N];新华书目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杨宝迪;多元文化竞相发展的沃土[N];长春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张雅慧;多元文化上演传奇之美[N];鹤岗日报;2014年
4 李明欢;“多元文化”述评[N];文艺报;2000年
5 ;美国文学研讨会上“多元文化”思潮生争议[N];文艺报;2003年
6 赵青 杨士龙;加拿大多元文化的魅力[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丽江;徜徉在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中[N];中国民族报;2006年
8 记者 张颖;研讨多元文化视角的音乐研究[N];福建日报;2006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徐松兰;多元文化催生深圳音乐精品[N];深圳商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冯倩 编译;欧洲多元文化政策受挫[N];中国文化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欧群慧;云南省黎明市孟波镇中学多元文化教师民族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田野;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澳门幼儿课程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曹缅;加拿大多元文化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庶泉;多元文化课程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全红;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煜;多元文化数学:案例开发与教学策略[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美霞;关于多元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之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南争;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云南边境教育安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宋玉玉;多元文化视觉下的百家姓图形设计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柳茂;《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西部大开发》第一章第3节,第二部分;第二章第1节翻译实践报告[D];新疆大学;2015年
6 刘李莹;《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西部大开发》翻译实践报告(第一章第1节)[D];新疆大学;2015年
7 罗勤;以镜像阶段理论解读《莫娜在希望之乡》中莫娜的身份追寻[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陈诚;《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西部大开发》翻译实践报告(第一章第3节;第二章第2节)[D];新疆大学;2015年
9 杨丹;《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西部大开发》翻译实践报告(第一章第1、2节;第二章第2节)[D];新疆大学;2015年
10 霍培培;《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与西部大开发》翻译实践报告(第一章第2节;第二章第3节)[D];新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55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355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