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中的奖励互赖研究
本文选题:高中思想政治课 + 合作学习 ; 参考:《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运用,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合作学习的核心价值是使学生学会合作,这是学生步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技能,也是现代社会对合格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对合作学习的研究日渐丰富,研究成果丰硕,但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合作学习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尤其是没有深入到合作学习具体要素层面导致的。积极互赖是合作学习的核心要素,而奖励互赖是积极互赖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对积极互赖中奖励互赖的专门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积极互赖,从而改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表面化、简单化的问题。本研究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合作学习中的奖励互赖进行研究。奖励互赖作为积极互赖的一种重要类型和表现方式,从奖励的角度体现出积极互赖关系,本文借鉴团队激励理论、社会互赖理论,通过深入挖掘奖励和积极互赖的内涵,概括出奖励互赖就是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体现积极互赖关系,通过文献研究法,结合合作学习的理念,分析概括得出奖励互赖应当发生在小组所有成员之间,并且应当贯穿合作学习活动全过程,不仅在小组取得成功时,合作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庆祝,而且在小组失利时、小组遇到困难时、小组失败时都应当相互鼓励,从而体现出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积极互赖关系。通过课堂观察法、个人访谈法发现,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的语言和行为具有局部性和偶发性,因而需要通过设立规则对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鼓励的言行进行引导,并将它纳入评价体系,以保证奖励互赖的运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积极互赖关系的形成。同时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奖励互赖进行教学应用上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部分,对论文研究的依据和意义进行阐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合作学习的各类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发现研究文章总体数量虽然很多,但研究积极互赖的相对较少,研究奖励互赖的文章则更少,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奖励互赖进行专门研究的则没有,由此找出本文的研究点。这对深入研究合作学习、丰富合作学习理论以及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奖励互赖有着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理论基础研究部分,即对奖励互赖理论进行深入探讨的部分。借鉴社会互赖理论,对积极互赖进行深入挖掘,提出奖励互赖作为积极互赖的一种类型,从奖励的角度体现出积极互赖关系,借鉴团队激励理论,深挖奖励的内涵,发现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作为奖励的一种方式,对合作学习团队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并在综合分析前人对奖励互赖的理解和阐述的基础上,概括出奖励互赖是通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体现积极互赖关系。同时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提出了研究奖励互赖的意义,即凸显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过程评价的价值导向、强调了高中思想政治课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奖励互赖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指导。第三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法,依据合作学习理念,在概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奖励互赖应当发生在合作学习小组所有成员之间,并且应当贯穿合作学习活动始终,然而通过课堂观察法、个人访谈法发现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的语言和行为(即奖励互赖)具有局部性和偶发性,因而需要通过规则对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鼓励的言行进行引导和强化,以保证奖励互赖的运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积极互赖关系的形成。第四部分,结合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设计一个小组辩论赛的教学活动,通过活动设计,呈现如何实施奖励互赖。即通过观察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是否通过语言行为相互鼓励,是否没有“相互埋怨”的言行来体现出组内成员之间的积极互赖关系,并将它们纳入评价体系来保证奖励互赖的有效实施,同时针对活动设计提出了有效实施奖励互赖的相关建议,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中的奖励互赖提供具体示例和指导建议。第五部分,本研究的结束语和研究展望,对本研究的结论进行总结,并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
[Abstract]:Cooperative learning is a new wa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 which is advocated by modern educational idea . It is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 The core valu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to make students learn to cooperate . This is a key factor in the study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and analyzing the mutual benefit between the members of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 ,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mutual encouragement between the members of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m should be guided and strengthened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utual benefit between the members of the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 .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雪梅;高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初探[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2 孙育红;;横向拓宽与纵向深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培训感悟[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11期
3 许欢科;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之我见[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4 谢燕贞;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度”的控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年02期
5 谌涛,黄春梅;高中思想政治课诊断式教学法初探[J];教学研究;2005年04期
6 吴燕萍;;高中思想政治课趣味性教学方法探索[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7 吴克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激发[J];职业技术;2006年12期
8 刘思宁;;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苏洪曲;;转变观念贯彻始终,研究教学坚持不懈——在四川省高中思想政治课展评活动上的总结讲话[J];教育科学论坛;2008年03期
10 周荣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使用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蒋志芬;;高中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2 吴正勇;;浅论遂宁一中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次教学模式[A];中国名校卷(四川卷)[C];2013年
3 吴正勇;;浅论遂宁一中高中思想政治课分层次教学模式[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四川卷)[C];2013年
4 王芳芳;;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哲学与生活》第四册 第九课第一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教学案例[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年
5 吕培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4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案例[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年
6 王印;;打造高中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刍议[A];2013年1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段创辉;;思想政治课教学之我见[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沁阳市一中分校 崔廷常;高中思想政治课材料题浅探[N];学知报;2011年
2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中学 张莉萍;浅谈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N];广元日报;2012年
3 邳州市官湖高级中学 汤先刚;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前准备[N];学知报;2010年
4 朱泳武;高中思想政治课越上越“活”[N];解放日报;2003年
5 泗阳县致远中学 韩广军;高中思想政治课评价的发展趋势[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6 高邮市第一中学 孙巧萍;培养学生更好地“思”和“想”[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7 河北省魏县第五中学 田锡海;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创新[N];大众科技报;2006年
8 林广静;思想政治新课标标准浅析[N];吉林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巧蕊;宁德市高中思想政治课若干问题的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缙若;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胡萍萍;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D];宁波大学;2008年
4 刘金花;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本课堂的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唐君勇;高中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孙园园;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夏蕾;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现状、成因及对策探讨[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鑫;高中思想政治课师生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毛江红;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琼丹;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加强生命教育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45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845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