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贬谪主题
本文选题:中学语文教材 + 古诗文 ; 参考:《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贬谪诗文,是封建社会贬官在遭受贬谪后,描写复杂情感的诗歌。中学语文教材中贬谪主题内容的古诗文相当丰富和深邃,这些贬谪类古诗文描写的是贬官在遭受贬谪后,仍忠君爱国,用执着、乐观、旷达、仁爱的品格,将“济苍生,扶社稷”的伟大抱负积极践行,透露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贬谪文人的可贵惊魂。学生通过学习贬谪主题的古诗文,可以激发或培养青少年积极的爱国情怀,对个体人生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贬谪主题研讨,可以以此了解贬谪士人在遭受贬谪及在谪居环境下的内心体验,感知他们的文化心理,有助于我们去贴近贬谪士人及其诗文创作本身。其次,在感知贬谪者的人生遭遇、心理反应与应对方式的同时,也可为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供某种启示与指导。
[Abstract]:Relegated poetry and prose are poems describing complex emotions after being relegated to feudal society. The relegation theme in 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is very rich and profound. These relegated ancient poems depict that after being relegated, officials are still loyal to the monarch and patriotic, with the character of persistence, optimism, magnanimity and benevolence. The great ambition of Fushenji reveals a strong sense of patriotism and reveals to us the precious soul of relegated literati in ancient China. By studying the ancient poems on the subject of banishment, students can arouse or cultivate the positive patriotic feelings of teenager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individual outlook on life.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n the theme of relegat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this paper can understand the inner experience of the relegated scholars in the relegation an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erceive their cultural psychology. It helps us to get close to the relegated scholars and their poetic creation itself. Secondly, while perceiving the relegator's life experience, psychological reaction and coping style, it can also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 and guidance for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education.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献芳;浅谈中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美育[J];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08期
2 程如海;古诗文教学策略探析[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2年01期
3 张秉义,张贵芝;古诗文教学,“读”字当头[J];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17期
4 吴薇;;论古诗文创新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王文忠;;古诗文教法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4年S2期
6 彭加洪;古诗文翻译技巧[J];教学与管理;2004年25期
7 薛亚玲 ,薛刚;古诗文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J];教学与管理;2004年36期
8 邵勇;古诗文的“活化”朗读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龚睿;对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6期
10 杨晓利;;古诗文教学要重“读”[J];中国民族教育;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长春;;在古诗文教学中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李娜;;让传统美德在古诗文教学中闪光[A];2013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倪超;;美文美诵,提高课堂诵读有效性[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4 陈义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服务意识与行为研究——如何促进学生产生古诗文记忆需要》课题研究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5 罗兴焕;;如何让学生体验古诗文之“美”[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二卷)[C];2012年
6 张立华;张菊秋;;小学生古诗文背诵的现状及策略[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7 谭兆基;;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古诗文[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8 陈丰启;;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A];2014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9 曹小玉;;诵读——古诗文教学的关键[A];2013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殷丽芬;;让古诗文教学成为职中语文教学的“特色菜”[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宁 通讯员 郭玲;s亭教师集中研讨古诗文教学[N];三峡日报;2009年
2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鹏举;小学古诗文教学有待加强与改进[N];中国教育报;2013年
3 刘志艳;古诗文教学应重“读”[N];黔西南日报;2009年
4 江苏省宿迁中学 卓成金 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 刘锋;古诗文教学中人文性的溯源式观照[N];江苏教育报;2009年
5 河北省邯郸县第6中学 任根山;论古诗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N];学知报;2011年
6 都匀市良亩中学 罗大奎;背诵教学法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N];黔南日报;2011年
7 河北省永年县第七中学 徐现庚;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N];学知报;2010年
8 江苏省邳州市议堂中学 王凤芹;朗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N];学知报;2011年
9 江苏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崔夕凤;古诗文教学讲究“读、赏、悟”[N];西藏日报(汉);2012年
10 桂华;浅谈古诗文教学中的情感嵌入[N];黔西南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开勇;当前中学古诗文教学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矫闻迎会;高中古诗文课程教学人文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晔;高中古诗文背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何月红;广州方言区初中古诗文教学探索[D];广州大学;2011年
5 狄金霞;初中古诗文教学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白娟;教师素质与古诗文教学有效性之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7 张燕;高中古诗文诵读问题及其方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华;背景知识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玮;吉林省和龙市六中古诗文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2015年
10 臧娜;高中古诗文关于“亲情”主题的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393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939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