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宾语从句同课异构的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08 19:46
【摘要】:本文是初中英语同课异构的案例分析,具体为对三位初中英语教师对语法教材“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案例进行描述与分析。三位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同一堂课。其理论基础为支架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本案例分析的意义在于三个方面:其一是通过研究同课异构教学,有助于探寻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其二是通过研究同课异构教学,有助于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优化教学;其三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观摩同课异构的课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遍一遍的看课程录像、转录这节课和分析这节课。三位老师简称为“教师A”、“教师B”、“教师C”以便分析。此研究详尽的描述了三节课的过程并逐一进行分析。第一位教师采用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法。涉及到了三个过程:呈现、练习、产出。她的呈现是为了给出宾语从句三要素:引导词,时态和语序的总的规则。在具体的练习后,学生们能容易地产出特定的宾语从句。第二位教师采用了任务法。布置任务一,通过两两对话使学生熟悉宾语从句;布置任务二,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练习宾语从句;布置任务三,通过填空总结时态规则;布置任务四,通过猜谜游戏让学生应用宾语从句来描述同学。第三位教师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在第一个归纳中,她呈现了一系列例句让学生总结宾语从句的概念;在第二个归纳中,她也给出一些例句帮助学生总结宾语从句三要素的规则。接着学生通过填空、改错、多选、改写来练习宾语从句。案例分析的主要发现如下:三位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授宾语从句,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就优点而言,三位老师紧扣教学重点,不同程度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掌握用宾语从句来礼貌交际以及宾语从句三要素的规则。具体而言,教师A呈现了一节显性语法教学,所以课堂效果好、效率高,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练习。此外,在写作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在回答时更有把握地说出宾语从句,她通过给出必要的指导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B善于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如感恩节、美国迷路、采访《爸爸去哪儿》导演等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任务中她所设计的系统活动帮助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在今后的交际活动中应注重礼貌。教师C把难度较大的宾语从句教学分解成细目标,她深化对认知学习理论的认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学习。并且注重强化训练,使用多种训练方法:填空、改错、多选、改写,在练习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就缺点而言,三位老师教师A多以自己讲授为主,对学生的反馈还不够,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B在完成任务上花费太多时间,侧重教授宾语从句的某一要素:时态。由于没有做好足够的铺垫,许多学生在做练习时仍感到困惑。教师C只关注语法和练习,交际性活动的不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教师C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本研究有三点不足:第一,只有三名教师参与这次同课异构研究活动,研究样本量较少;第二,在未进行现场观察的情况下,课堂教学描述可能未做到100%的准确与客观;第三,教师和学生提前对此次研究有心理准备,因此课堂可能不太真实。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3.41


本文编号:2418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418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a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