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从教科书中发现历史—大陆人教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蒋介石形象

发布时间:2019-06-20 12:33
【摘要】: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今,大陆的中国共产党和台湾岛的国民党一直隔台湾海峡而望,国共两党的关系也从曾经的剑拔弩张逐渐走到今天的和平接洽。蒋介石,曾经国民党的最高领袖,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大陆唯一的执政党,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教科书中会怎样描述蒋介石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呢?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12月1日,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为全国各地学校提供教科书的历史重任。事实证明,人民教育出版社不负众望,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后来教科书选用制度发生变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在教育市场上依然占有很大的份额。人民教育出版社直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因此考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可以直观地看出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人物评价。同时,从历时性的角度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具有较强的连贯性,便于研究考察。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对蒋介石形象的描述是不同的,但总的趋势是从对蒋介石的否定批判不断走向客观辩证。对于蒋介石形象在人教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演变,本文也探析了其背后深层的政治和历史原因。首先,蒋介石形象在教科书中的变化跟国共两党的冷暖关系变化是分不开的。其次是新中国教育服务对象的变化,由最初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转变也推动了历史教科书中的蒋介石形象渐趋客观。最后是冷战与后冷战背景下史学语境的变化。随着史学语境不断冲破“泛政治化”的牢笼,历史教科书对蒋介石形象的描述也更加客观。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October 1, 1949,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on the mainland and the Kuomintang on Taiwan Island have been looking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has gradually gone from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to today's peaceful contacts. Chiang Kai-shek, once the supreme leader of the Kuomintang,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figure in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and i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the new China establish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ecame the only ruling party in the mainland. As the ruling party, how will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describe the image of Chiang Kai-shek as a historical figure in textbooks? The people's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was founded on December 1, 1950.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t has shouldered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providing textbooks for schools all over the country. Facts have proved that the people's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education cause of New China, even if the textbook selection system has changed later, the textbooks published by the people's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still have a large share in the education market. The people's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is directly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refore, by investigating the history textbooks published by the people's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we can intuitively se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s evaluation of Chiang Kai-shek's character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diachronic point of view, the textbooks published by the people's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have strong coherenc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Through the study,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description of Chiang Kai-shek's image in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xtbook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is different, but the general trend is from negative criticism of Chiang Kai-shek to objective dialectics. For the evolution of Chiang Kai-shek's image in the history textbook of middle school, this paper also probes into the deep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reasons behind it. First of all, the change of Chiang Kai-shek's image in textbooks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change of the cold and war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Secondly, the change of educational service object in New China, from the initial service for proletarian politics to the service for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has also promoted the gradual objectivity of Chiang Kai-shek's image in history textbooks. Finally, it is the change of historical contex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ld war and post-cold war. With the historical context breaking through the cage of "pan-politicalization", the description of Chiang Kai-shek's image in history textbooks is more objective.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雅琼;白华山;;从历史教科书对蒋介石形象的塑造看新中国教育任务的变化——以大陆人教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为例[J];读天下;2016年20期

2 徐滇庆;;历史教科书的另外一面[J];读书文摘;2011年06期

3 赵亚夫;张汉林;;评现行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中日战争的叙事[J];历史教学问题;2015年06期

4 徐百柯;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历史倒影[J];教师博览;2005年05期

5 童艳肆;马婷婷;;基于语言学视角对历史教科书难度定量分析——以普通高中新课程人教版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年07期

6 姜艳红;;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苏联形象研究—以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为例[J];数字化用户;2013年03期

7 张迪;;人教版中学历史教科书叙事比较与社会学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15期

8 王宏志;历史教科书的改革及其趋向——从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历史教科书谈起[J];课程.教材.教法;1993年10期

9 吴利琴;;历史教科书评价的三个维度[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2期

10 朱国维;;历史教科书不能违背历史[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孝迁;;晚清中小学国史教科书述要[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沈春梅;;浅论历史材料的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下)[C];2007年

3 卞修跃;;历史教科书问题:战后日本国家的历史认识[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4 步平;;评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的历史观[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5 王世辉;;浅议历史教科书中“零碎材料”的教学价值[A];2013年8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雷慧英;;日本的中国观变化及其原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刘培礼;;历史文化与写作 关于历史教科书编写不足的一点看法[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谭静;;漫画与历史教学[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阮建国;王舜祁;;炮声惊散了蒋介石奉化戏瘾[A];中国演员(2008年第6期总第6期)[C];2008年

10 金以林;;蒋介石的1932年[A];蒋介石的人际网络[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范子琪;关于高中历史教科书宗法制度辨析[N];中华读书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吴晓东;《复兴之路》:生动的历史教科书[N];中国青年报;2010年

3 郭松民;历史教科书从来都不是客观的历史描述[N];中国青年报;2007年

4 乐毅;为上海版历史教科书仓促出版一声叹息[N];中国青年报;2007年

5 雪峰;历史教科书应该尽量接近朴素史实[N];中国青年报;2007年

6 马全和;人无诚不立[N];山西日报;2017年

7 韩风;揭秘美国历史教科书背后的真相[N];新华书目报;2015年

8 孙少峰 张莹;多国华人欲推动修改历史教科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

9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步平;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症结何在[N];团结报;2015年

10 记者 耿雪;通过共同撰写历史教科书实现国家和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柯劲松;二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郭辉;民国国家仪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沙治平;跨国联盟与双层博弈[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4 房世刚;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对三民主义认知与践行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明建;“新生活运动”的伦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6 陈志刚;基于课程标准的历史教科书编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智丹;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海外派兵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钟健;蒋介石与抗日战争几个问题之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雅琼;从教科书中发现历史—大陆人教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蒋介石形象[D];东华大学;2017年

2 段艳肖;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有关中国历史内容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魏丹;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德国形象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刘昱辰;高中历史四版教科书“新文化运动”专题的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

5 曾选;民国时期初中历史教科书中义和团运动表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6 胡改;人教版初高中历史教科书“文学史”内容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7 刘琦;香港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图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8 李密;中韩初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9 张莉烨;2001年版与2016年版人教社初中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10 李亚金;人教社2001版和2016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503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503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4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