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构形学原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0-16 20:16
【摘要】:2009年,中国学生首次参加了"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项目组织的阅读测试,上海学生在连续性文本阅读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上出现较大差距,这一问题引起学术界和教育界的关注与反思。2011年,我国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增加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目标与内容,此后关于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的探索如雨后春笋。汉字因义构形,所以,汉字的构造中蕴涵着有待挖掘的意义信息,即汉字构形理据。据此,字理识字、字配图的识字教材等都是非连续文本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本文探讨汉字构形原理对非连阅读教学的影响。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选题来源、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三部分内容。PISA测试反映出中国学生阅读文本类型的偏差,课程标准与学业考试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对汉字本身的图画因素和构形原理的解读也是学习非连续文本的体现,探讨汉字构形学原理对非连续文本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第二部分为非连续文本与汉字构形学概述。这部分主要阐释非连续性文本的来源、内涵和研究现状,以及汉字构形学的相关原理。目前对非连续文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研究、试题研究和教学研究等方面。汉字属于表意体系文字,它的形体结构是可以解释的,依据汉字构形原理,能够上出更有文化底蕴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课。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即汉字构形学原理对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的影响。这一部分从两个方面阐释:一是汉字构形原理是非连续文本的组成部分;二是汉字构形理论使非连续文本的学习更具文化性。第四部分为汉字构形学原理影响下的非连续文本教学策略。首先,通过汉字构形原理为非线性文本开发课程资源;其次在在非线性文本中树立汉字思维,融入汉字文化,把枯燥的非线性文本阅读教学变成一个丰满、立体的文化过程。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把汉字构形学原理与非线性文本相结合,既能提升非线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语文味和文化性,又能提语文素养。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3.33
本文编号:2550151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G633.33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原玉明;以汉字构造规律为指导谈小学识字教学[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2 邱辰;“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年东;非连续性文本及其阅读和表达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4 李欢;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5 徐颍;《文字蒙求》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6 孙坤山;识字教学略谈[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7 任艳;汉字的文化构成及其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于丹丹;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50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55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