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四川省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1 10:18
【摘要】:校园篮球活动即是指在学校进行的篮球活动。它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和教师参与为主体,以篮球内容为主要内容和运动手段。校园篮球活动的受众群体主要针对于中小学生,致力于培养在校青少年的篮球兴趣,促进在校青少年的篮球技战术水平与身体素质,提高我国的篮球人才储备量。针对校园篮球活动,教育部办公厅颁布《关于校园篮球推进试点工作的通知》1,决定从2016年起开展校园篮球推进的特色工作,将11个省(市)作为校园篮球推进试点地区,每个地区50个中小学,其中包括30所小学、20所中学。强调到2020年,各个特色试点校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关于做好2017年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遴选工作的通知》2,以及《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基本标准》3,四川省作为我国首批校园篮球试点地区,校园篮球发展前景非常可观,但四川省校园篮球开展现状、经济、地形、人口等因素存在特殊性,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还并未有明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川内校园篮球的发展缺乏科学评定的依据。基于此,论文综合采用了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与数理统计法,分析确立了四川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与各级指标,构建了四川省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川内校园篮球特试点校的校园篮球活动的开展进行评定,有利于科学、明确的对四川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引导四川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更加科学化地管理与发展。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其目的在于引导四川省校园篮球更加科学化的管理和发展,为各个特色学校提供一个评价基础平台,使每个特色学校在各个方面都有依据支持。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系统要素涉及环境、文化、管理及篮球活动等维度,就目前而言,四川省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缺少相应的评定体系确定其发展的合理性,需要有关方面的研究为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2、四川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由四川省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与四川省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评估细则两部分组成。评价指标由三个层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具体有:A1学校的组织与领导、A2学校管理、A3师资队伍建设、A4学生水平测评评价、A5训练队伍等五个具体维度。二级指标中,A1涉及校领导重视、发展规划、招生管理、组织机构;A2涉及师资管理、教学管理、竞赛管理、学校机制建设管理、学校设施建设管理;A3涉及教师选材、训练水平能力、课堂安排与管理、培训管理;A4涉及办学绩效、专项专门测试;A5涉及球队队员选拔、后勤工作、训练方式等。三级指标共49个细分指标。根据评价指标,将各个指标维度量化分析,每级指标相互对应,层层细化,最终构建出评估细则,拟定周期对各地区特色学校进行一次全面的评定,根据指标量化确定各个特色学校的优劣势,旨在川内校园篮球活动共同发展。评估细则隶属于评价指标,两者相互呼应,共同组成层次化有序的四川省校园篮球评价指标体系。将构建的四川省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到分析四川校园篮球评价实践中,发现四川校园篮球存在初高中男女子篮球水平发展不均衡、少数民族校园篮球信息较封闭、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与专门发展的理念、缺乏队员新老交替的重视,并从特色学校组织与领导、篮球师资队伍两个维度中探索四川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发展方向,进而提出了若干建议。这既对四川省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校验,又对四川省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进行了科学诊断。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41;G633.96
【图文】:

系统模型图,特色学校,篮球,系统模型


而应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稳定的篮球特色风格。统运行中的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校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是负担“教”与“育”的复合型服务组织yne K. Hoy 和 Cecil G. Miskel 认为,应该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学校的运统包括组织结构、师生、文化、政治、教学、环境等。校园篮球活动也是要内容,对于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的发展同样可以将其视作一个系统进行分学校想要实施篮球特色发展,首先就要明确篮球特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部文化氛围与外在环境的影响;学校篮球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竞赛等校篮球特色发展的切入点和重要支撑,学校确定篮球特色发展方向和目标球活动的开展来落实,而篮球活动的开展又离不开师生的篮球行为。篮球展会形成校园篮球特色发展,这又会带动学校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变革。特色发展的结果沉淀成为学校的个性化的文化风格,篮球特色文化又会重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晓强;;《增值评价:学校评价的新视角》[J];基础教育论坛;2019年09期

2 马晓强;;《增值评价:学校评价的新视角》[J];基础教育论坛;2019年12期

3 王薇;;学校评价结果解释研究:理论解析与体系建构[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8年03期

4 马晓强;;增值评价:学校评价的新视角[J];基础教育论坛;2018年21期

5 马晓强;;《增值评价:学校评价的新视角》[J];基础教育论坛;2018年27期

6 马晓强;;《增值评价:学校评价的新视角》[J];基础教育论坛;2018年30期

7 王薇;;学校评价结果解释模型研究:内涵与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7年06期

8 王薇;;模式化解读:日本学校评价的实践与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7年22期

9 卢立涛;井祥贵;;促进发展性学校评价在我国实施的条件保障[J];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09期

10 周卫勇;;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基本理念与运行机制[J];教育导刊;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钱维娜;;人文关怀 人性考评——谈谈学校评价制度改革的探索[A];2013学术年会暨素质教育在江苏——淮安专场报告文集[C];2013年

2 马敬媛;;评语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尝试[A];新世界中国教育发展论坛 第二卷[C];2007年

3 王芳;;大兴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学校评价体系研究报告[A];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这是教育良性发展应有的气象[A];《师陶学刊》2015年12月[C];2015年

5 具滋Q;;韩国教育机构评价的演变与展望[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教育传承与创新”教育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徐芸;有效破解城“挤”乡“空”困局[N];上饶日报;2017年

2 湖南科技学院学工处 陈平;大学生诚信的学校评价与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蒋国华;现代学校评价与面临的挑战[N];光明日报;2001年

4 张萌;丛台区改革学校评价制度[N];邯郸日报;2011年

5 马小强;尝试以学校增值评价推进教育公平[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记者 宋全政;山东将学生体质纳入学校评价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徐德明 刘佳 张超;智慧在碰撞中生成 思想在分享中提升[N];天津教育报;2011年

8 见习记者 何永振;对教育评价的不同评价[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校长 邱保生;将满意率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N];中国教师报;2008年

10 高邮市赞化学校 马仁奎;给学生松绑[N];江苏教育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佳明;四川省校园篮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2 李丽;民主管理委员会参与学校评价的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3 何雨佳;我国重点篮球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6年

4 巫倩雯;美国基础教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林璐晨;中小学优质学校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海红;中学发展性绩效评价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7 屈咏梅;从自我评价走向自主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喜明;欠发达地区小学素质教育评价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益众;第三方机构评价学校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

10 胡世军;基于高考的学校增值评价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642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7642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b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