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动物意象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0 10:59
【摘要】: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元素,意象的构造、组合,以及意象本身所附着的情感,影响着诗歌的艺术美。动物意象是古典诗词意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所选入的诗词中,涉及动物意象的诗词占了半数以上,本文讨论此类诗词中动物意象的教学问题,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文章的绪论部分,包含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对意象和动物意象的内涵进行界定;第二,从当下学生的学习需要、新课标的要求等角度,论析动物意象教学研究的必要性;第三,简要分析当下动物意象教学的现状。最后,附带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从类别、内涵两个方面概述高中语文古典诗词动物意象的基本情况。首先,对动物意象进行分类:按照客观现实中是否存在,将动物意象分为现实中存在的动物和想象世界中的动物两大类。现实中存在的动物,又按照各自的物种属性,分成鸟类、哺乳类、昆虫类和鱼类。其次,在已有分类的基础上,简要梳理、分析了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每一种动物意象的主要内涵,探讨动物意象内涵所具有的丰富性、约定性、整体性等特点。第二章讨论当下中学语文教学中动物意象教学的现状。通过整理、分析调查问卷,指出当下诗词意象教学(尤其是动物意象教学)主要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问题:缺少对意象概念的讲解,忽视动物意象形象教学,不重归纳整理,意象内涵讲解不重系统性,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第三章针对动物意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动物意象教学可采用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一、强化学科概念教学,二、观察感受式教学,三、联想、想象式教学,四、溯源迁移式教学,五、群文对比式教学,六、任务探究式教学,七、跨学科整合式教学。本文提出的七条建议,旨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内容的开发、研究之中,由浅入深,逐步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3.3
【图文】:

统计图,动物意象


。,,不出诗词中的具体意象,很容易将所有物象都当成意象。逡逑2.逦“意象”与“意境”容易混淆逡逑“意境”和“意象”一样,都是古典诗词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意象”并不等逡逑同于“意境”,但部分学生易将两者混为一谈。在诗词学习中,若对相关概念区分逡逑不明,便难以对诗词形成明晰、全面的认识,对诗词的感受也会处于一种模棱两可、逡逑似是而非的状态。教师在教学时,如何阐述相关概念,需要结合具体学情,可以适逡逑当增加相关拓展,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思维,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思辨性。逡逑二、忽略对动物意象客观形象的教学逡逑经历千百年的发展,很多动物意象所附着的情感、内涵,逐渐被人所接受、传逡逑承、并且反复使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阅读鉴赏一首诗词时,诗词中的一些逡逑动物意象如“杜鹃”“猿”等能直接唤起读者的情感体验,但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形逡逑象联想,依旧是一个未知数。为了解此情况,笔者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逡逑问题:对诗歌中出现的一些动物意象,如杜鹃鸟、猿、蝉等,你都见过他们并逡逑能勾勒出它们的形象吗?逡逑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做了一个统计图。逡逑

统计图,动物意象,语文课堂,统计图


图2-2动物意象了解途径统计逡逑依据上图,通过语文课堂了解古诗词中所涉及动物的学生只占少数

动物意象,内涵,诗歌,学生


统计数据如下。逡逑*生活周边■动物园书藉、电脑■-手机等媒介■语文课堂上逡逑图2-2动物意象了解途径统计逡逑依据上图,通过语文课堂了解古诗词中所涉及动物的学生只占少数。在课后,逡逑一半以上的学生是通过书籍、电脑、手机等媒介间接学习相关动物意象,除此之外,逡逑通过生活周边和动物园来了解的人数也占不小比例。逡逑由于该校大部分学生的老家在乡村,节假日学生有很多机会接触大自然。因此,逡逑学生通过生活周边接触到类似于鸟类、昆虫类等常见动物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逡逑但对生活在大城市,少有这种机会的学生来说,想要接触这些动物,他们就必须通逡逑过电脑、手机等其他间接途径。逡逑如果学生对这些动物感到陌生,意象解读时,需不需要介绍动物的客观形象、逡逑生活习性等,便成了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谈到“意逡逑象是一种符号,艺术符号排列和组合起来的幻象是诗歌情感的表现来源”。?这说明逡逑在感受诗歌所营造的幻象之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勇;;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深度融合[J];文教资料;2019年27期

2 金悦;;基于提升艺术鉴赏能力下的高中语文影视文学教学研究文献综述[J];汉字文化;2019年20期

3 金烨;;传承与发展:高中语文“师徒制”实施[J];教育观察;2019年21期

4 ;本期关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J];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4期

5 黄娟;;高中语文比较法探究[J];珠江教育论坛;2013年02期

6 高明华;;打开高中语文的源头活水[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赵新春;;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的素养[J];教育革新;2009年08期

8 王晓霞;;奏出高中语文课堂的美妙乐章[J];教育革新;2009年12期

9 乔娅;;高中语文散文教材的审美解读——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为例[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03期

10 陈智峰;郭吉成;;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浙江省高中语文郭吉成名师网络工作室研修策略举隅[J];浙江教育技术;201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红梅;;传统国学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研究[A];2018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2 杨普;王晓玲;张玉卓;胡薇;张桥;陈曦;焦波;;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有效构建[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2018年

3 何秀清;;高中语文内生式教学的实践探索——从语文课堂教学的田野视角出发[A];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C];2019年

4 高娴;;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A];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六次“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C];2019年

5 陈新玲;;浅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探析[A];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6 姚旭;;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及渗透[A];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下)[C];2019年

7 黄金;;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A];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C];2019年

8 张书民;刘宏刚;李玉霞;田鲜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学科创新课堂的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二卷)[C];2017年

9 张玲利;;对提高高中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实践研究[A];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8年

10 王蓉;;浅析如何进行高中语文分层教学[A];2018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高密市第二中学 张洪良;高中语文课前预习之我见[N];发展导报;2019年

2 山东省高密二中 张慧文;浅谈高中语文的写作[N];发展导报;2019年

3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附属高级中学教师 杨小淘;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起点及解决对策[N];语言文字报;2019年

4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 谢红艳;科学安排高中语文早读[N];发展导报;2019年

5 贵州省盘州市第七中学 王金莲;浅谈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N];科学导报;2019年

6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教师 程国栋;高中语文课堂的“多”与“少”[N];语言文字报;2019年

7 山西省临汾市第二中学校 张芳;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N];发展导报;2017年

8 雷山县民族中学 刘丹;高中语文古诗词话剧改编初探[N];贵州民族报;2017年

9 刘艳维 呼和浩特市六中;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N];科学导报;2017年

10 山西省河津中学 郑海生;浅谈高中语文有效教学[N];发展导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永强;高中语文阅读网络学习空间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薛猛;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若男;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

2 黎碧银;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高中语文词汇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9年

3 李佳敏;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思辨性写作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

4 李瑶;高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

5 金昕;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

6 卢荟羽;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外国文学选文比较分析[D];海南师范大学;2019年

7 刘梦琪;高中语文课堂课前五分钟教学设计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9年

8 刘晓莉;高中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9 朱艳艳;高中语文慕课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10 张豫慧;高中语文微课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97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797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6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