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区域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行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0 17:34
   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办出各自的特色”以来,全国各地探索中小学特色发展热情高涨,一度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尽管学术界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理论认识偏颇化、思维方式简单化、目标追求功利化等问题,如何在区域层面整体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目前依然是一个前沿性的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本研究以厦门市思明区为个案,运用行动研究方法,探索区域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实践历程及理论认识。作者以行动者和指导者的双重身份置身于研究现场,在研究中与实验学校双向互动,根据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不断调整研究思路和行动方向,充分激发实验学校的“内生动力”,生成了扎根于中小学教育大地的学校特色发展理论认识。基于基线测试标准,在行动研究前和行动研究中进行了前测和后测,收集了研究行动给实验学校带来的变化,并通过量化和质化数据分析研究成果和行动效果。本研究共遴选12所层次和特点各不相同的学校开展行动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大学、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中小学校“四方合作推进创建共同体”,实现了学校特色发展参与各方的共同成长;构建了由教师进修学校(区域教研机构)为主导、专家为引领、校长为主体、学校核心成员参与的“学习思考力提升共同体”,整体提升了区域学校特色创建的设计力;打造了由“种子教师”为主力、骨干教师参与的“教师行动研究共同体”,联动提升了教师创建特色课程的执行力。通过行动研究,形成了对学校特色发展的整体认识,建构了学校特色发展“五要素”结构模型,并认识到学校特色发展本质上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过程,区域推进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构建了学校特色发展三级共同体;发现了情感和理性对共同体建设的动力作用,形成了情感与理性交融的区域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动力模型;在区域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中要抓住关键人物和关键内容,校长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关键人物、起关键作用,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抓手。为了科学评价学校特色发展的阶段成效,本研究构建了学校特色办学理念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规律以及学校发展实际的适切度;学校特色办学理念对学校特色发展规划和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度;学校特色办学理念对教师文化认同、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和家长对学校的评价的正向发展度的三维评价模型。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637
【部分图文】:

循环模式,学校特色


图 1 凯米斯的行动研究循环模式研究围绕所确定的目标开展学校特色发展的行动研究。在研究会、调研、座谈会等方式掌握学校特色发展的展开进程和开展及时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修订研究计划,然后再开展下一阶在这样的循环研究过程中,推动研究走向深入,促进学校特色究属于质性研究,考察研究的效度和信度是用于检验本研究的研究者都认为“信度这个概念在质的研究中不适用”,①“质不认为事物能够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重复发生”,因此,他们在信度问题。②但是,研究结果是否可靠、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研究效度”是质化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认为,“尽管学术界对质的研究中是否应该使用和如何使用‘见,但绝大部分质的研究者仍旧沿用‘效度’来讨论研究结果的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量的研究所谓的‘客观现实’的‘真实所看到的‘真实’,他们看事物的角度和方式以及研究关系对用。”④“质的研究使用的‘效度’指的是一种关系,是研究

学校特色,区域推进,思路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并选择了典型个案进行深入分析,实现了多维度多层次进行评价。区域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怎么做得更好?主要是反思研究。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区域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实践进行了理性思考,力图得到具有普遍规律性的学理认识,为他者提供参考借鉴。贯穿这条主线的研究可分为背景研究、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反思性研究和发展研究五个研究板块,相应运用了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紧紧围绕现状如何、己经做了什么、本研究做了什么、效果如何及怎么能做得更好的逻辑结构来展开论述。本研究思路如图 1-1 所示:

篇名,量比,学校特色,文献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文献回顾与评论对学校特色发展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回顾和评论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学校特色发展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的现状,认识相关研究进展、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寻找我们研究的理论缝隙和实践的方向。一、学校特色发展的理论内涵的相关研究(一)学校特色发展研究文献统计分析近年来,学校特色发展逐渐成为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热点问题。我分别以篇名“学校特色发展”“特色学校”“学校特色”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历年文献发表情况查询,发现“学校特色”与“特色学校”的发文数量是一样的,这里以“特色学校”发文数作趋势分析如图 1.1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学军;;论学校特色发展的可能性及其局限——兼对“李希贵之问”的回应[J];教育发展研究;2015年24期

2 熊德雅;王海洋;余明海;;质量与内涵:学校特色发展的系统整体性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09期

3 朱华伟;李伟成;;特色课程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化发展——以广州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建设实践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09期

4 沈胜林;沈胜刚;;学校特色建设及其发展动态述评[J];教育科学论坛;2015年17期

5 徐吉志;;以课程建设引领学校特色发展[J];教育科学论坛;2015年16期

6 安德成;余绍平;;论学校文化建设与特色发展[J];教育科学论坛;2015年16期

7 寗洪;唐永富;;文化工程绘蓝图 “博”之学校铸特色——以“博”之文化引领学校发展[J];教育科学论坛;2015年16期

8 杨银付;;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任务[J];人民教育;2015年16期

9 高俊霞;;全民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评《学校文化建设:特色与品牌》[J];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08期

10 刘长海;刘冰雪;;中庸原则对学校特色发展的指导意义探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泽;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2 范涌峰;学校特色发展测评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刚;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2 侯乃智;小学特色化发展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3 吴洪明;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489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8489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9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