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校的数学教师数学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11:31
世界教育年鉴曾于1963年和1980年两度分别以“教育与教师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主题,可见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在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存在着两个重要相关主题,一个是数学教师教学知识;另一个是促进数学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的策略。 在关于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研究中发现,数学教师拥有一种特殊且十分重要的知识——数学教学内容知识。这种知识是把教学知识与一般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的知识、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等整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知识,是把科学形态的数学有效地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的知识。可见,这种知识是直接影响数学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鉴于这种知识的重要作用,如何促进这种知识的发展就成了数学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特别是在现时期,我国正在进行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些新的一般教学法知识,如动手实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如果这些新的教学知识不与数学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那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就可能在非数学层面上,无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发展,甚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发展教师的数学教学内容知识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数学教师的教学内容知识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关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策略,提出了促进中学数学教师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的策略——“行动学习”。该策略的根本目的是,在促进者的引导下,通过教师群体的共同努力,逐一研究和解决数学教师自身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而促进数学教师的教学内容知识的发展,提升数学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 从理论上说,“行动学习”策略包含三个运行时期:“行动小组的构建时期”、“新课程理念与新行为标准的对接期”、“新课程行为与理念的协调期”。 该策略的实施是以学校数学教师群体合作为基础,强调群体经验的生成,强调自我反思基础上的群体反思与交流。 在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中,实践研究部分始于2003年9月,截止于2005年5月,历经一年半的时间,其间“行动小组”的教师经历了“行动学习”策略的三个时期。 为了求证“行动学习”策略对发展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内容知识的有效性,研究中采用质的研究方法,以“行动小组”中四名中学数学教师为研究个案,通过访谈、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633.6
【文章目录】:
第1章 引论
第1节 研究背景
1.1 数学教师知识研究的发展概述
1.2 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学内容知识的要求
第2节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第3节 研究的思路
第2章 文献述评
第1节 教师知识及其发展
1.1 教师知识
1.2 关于数学教师教学内容知识的理论研究
1.3 关于数学教师教学内容知识实证性研究
1.4 对数学教学内容知识的再认识
第2节 教师发展策略概述
2.1 欧美模式
2.2 东亚模式
2.3 促进教师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的有效条件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框架
第1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认识论基础:默会知识论
1.2 心理学基础:认知失调理论
第2节 研究的思想框架:“行动学习”模式
2.1 “行动学习”模式运行程序框图
2.2 “行动学习”模式运行机理
第3节 “行动学习”模式的特征
第4章 研究设计
第1节 研究方法
第2节 研究对象
2.1 行动小组自然情况简介
2.2 样本选择
第3节 数据收集
3.1 数据采集方法和手段
3.2 数据收集日程安排
3.3 数据编码
第4节 数据处理与分析
4.1 数学任务要素分析
4.2 要素类型分析
第5章 研究结果(一)
第1节 《多边形内角和》的设计与改进:教师T1的变化
1.1 第一次设计与实践
1.2 第二次设计与实践
1.3 第三次设计与实践
1.4 三次数学任务设计的对比分析
第2节 《频率与概率》的设计与改进:教师T2的变化
2.1 第一次设计与实践
2.2 第二次设计与实践
2.3 第三次设计与实践
2.4 三次数学任务设计的对比分析
第6章 研究结果(二)
第1节 《认识一百万》的设计与改进:教师T3的变化
1.1 第一次设计与实践
1.2 第二次设计与实践
1.3 两次数学任务设计的对比分析
第2节 《抽样调查》的设计与改进:教师T4的变化
2.1 第一次设计与实践
2.2 第二次设计与实践
2.3 第三次设计与实践
2.4 三次数学任务设计的对比分析
第7章 结论、反思、建议
第1节 结论与讨论
1.1 结论
1.2 讨论
第2节 对研究框架的反思
第3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4节 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4.1 关于进一步研究
4.2 关于教学研究指导部门
4.3 关于学校制度协调性
4.4 关于数学课程建设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52978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G633.6
【文章目录】:
第1章 引论
第1节 研究背景
1.1 数学教师知识研究的发展概述
1.2 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学内容知识的要求
第2节 研究的问题及意义
第3节 研究的思路
第2章 文献述评
第1节 教师知识及其发展
1.1 教师知识
1.2 关于数学教师教学内容知识的理论研究
1.3 关于数学教师教学内容知识实证性研究
1.4 对数学教学内容知识的再认识
第2节 教师发展策略概述
2.1 欧美模式
2.2 东亚模式
2.3 促进教师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的有效条件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框架
第1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1.1 认识论基础:默会知识论
1.2 心理学基础:认知失调理论
第2节 研究的思想框架:“行动学习”模式
2.1 “行动学习”模式运行程序框图
2.2 “行动学习”模式运行机理
第3节 “行动学习”模式的特征
第4章 研究设计
第1节 研究方法
第2节 研究对象
2.1 行动小组自然情况简介
2.2 样本选择
第3节 数据收集
3.1 数据采集方法和手段
3.2 数据收集日程安排
3.3 数据编码
第4节 数据处理与分析
4.1 数学任务要素分析
4.2 要素类型分析
第5章 研究结果(一)
第1节 《多边形内角和》的设计与改进:教师T1的变化
1.1 第一次设计与实践
1.2 第二次设计与实践
1.3 第三次设计与实践
1.4 三次数学任务设计的对比分析
第2节 《频率与概率》的设计与改进:教师T2的变化
2.1 第一次设计与实践
2.2 第二次设计与实践
2.3 第三次设计与实践
2.4 三次数学任务设计的对比分析
第6章 研究结果(二)
第1节 《认识一百万》的设计与改进:教师T3的变化
1.1 第一次设计与实践
1.2 第二次设计与实践
1.3 两次数学任务设计的对比分析
第2节 《抽样调查》的设计与改进:教师T4的变化
2.1 第一次设计与实践
2.2 第二次设计与实践
2.3 第三次设计与实践
2.4 三次数学任务设计的对比分析
第7章 结论、反思、建议
第1节 结论与讨论
1.1 结论
1.2 讨论
第2节 对研究框架的反思
第3节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4节 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4.1 关于进一步研究
4.2 关于教学研究指导部门
4.3 关于学校制度协调性
4.4 关于数学课程建设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平;中国高校英语教师发展中的学科教学知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2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852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