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现象中学习高中力学的概念
本文关键词:从生活现象中学习高中力学的概念
【摘要】:由于高中的物理思维逻辑性和抽象概括能力强的原因,现在普遍学生觉得物理难学。而我们的传统教学方式始终没有根本改变,一场恶性循环正在进行中。但是,物理的学习其实是有其章法的。物理的知识来源于生活而且又高于生活,所以我们就可以从生活现象中来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使我们的学习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力学是物理的基础,如何从生活现象中学习力学的概念是本次研究的重点。而且我更多地想把学习力学的概念为基石推广到整个物理概念的学习中去。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关键词】: 生活现象 力学概念 生活化 形象化
【分类号】:G633.7
【正文快照】: 人类的学习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长期以来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常常成为困扰国内外教育的主要因素。在经过漫长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者都觉得必须要让生活和教学结合起来,从生活中来学习知识,然后运用知识来改造生活。对此我国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振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闪耀着和谐教育思想的光辉[J];爱满天下;2007年05期
2 刘奕江;;试论高中物理教学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4期
3 徐志长;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06期
4 张引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J];新课程(教师);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列;新课改背景下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剑;林仲琴;;揭开颜色之谜[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S1期
2 胡光;提丢斯科学思想的历史考察[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曹顶江;时间自然基准的建立、发展及现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4 蔡志凌;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5 赵岩;美与物理教学[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孙诒丹;谈薛定谔方程的建立与创造性思维特征[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周士芸;;类比法在经典电磁理论研究中的两大成功范例[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张玉峰;;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张宁;;物理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研究——从宇称不守恒发现过程中得到的启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蔡厚贵;;物理学史的课程功能及其应有的教学维度[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铁小匀;;定性观察与分析在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性[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耿琦;胡华四;;原子核是A个质子非周期性排列成的准晶体[A];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暨第六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会议文集(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睿;美国《物理评论》的创办和发展[D];西北大学;2011年
2 余峗;浅海低频声场干涉结构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周迎春;Fe_(78)Si_9B_(13)非晶合金低频磁脉冲处理效应及其经验电子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4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润军;纺织品抗静电、防电磁辐射机理及评价方法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6 冯维江;安全、不完全契约与国际规则[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刘晶;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释放与反应机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周幼华;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β-FeSi_2半导体薄膜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曹伟伟;碳素电热元件的电热辐射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胡永红;轴子传递的手性宏观力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危兆玲;PbS和PbSe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蒋志龙;恩施州农村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家林;基于探究理念下高中物理实验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杰;高中教学中物理学史的人文教育价值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5 凌云霞;陶行知“和谐教育”理论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
6 张浩;刘道玉创造教育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琦;量子力学中假说的发展及相关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郑丑生;物理文化视角下的中学物理教学情境设计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9 聂楚杉;戴维玻姆整体论思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马含悦;316L不锈钢热老化现象的电子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凯华;物理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J];大学物理;1995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维;;物理知识生活化举隅[J];考试周刊;2009年30期
2 富秀华;浅谈数学问题"生活化"[J];黑河教育;2003年05期
3 陈新森;变调的生活化[J];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02期
4 苏秋华;;思品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7年Z1期
5 李芸;;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6期
6 房娟;;探索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J];科学大众;2008年09期
7 陈绍山;;如何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J];考试周刊;2009年12期
8 刘明珍;;构建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J];吉林教育;2009年22期
9 白仁;;谈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方法[J];考试(教研版);2009年07期
10 金开华;;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步忠;袁风玲;;回归生活的农村一般中学作文教学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卢荣生;;初中化学教育要大众化、生活化、现代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张绍庭;;走进课堂,迈向生活——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尝试生活化语文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黄伟;;回归教学常态,构建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5 陈炜嵘;;强化资源利用意识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明政;;让物理走近生活,让生活走进物理——浅析物理教学的生活化[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7 卢芳;;巧谈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白治玲;;英语语法生活化教学法初探[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9 徐琴;;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生活化[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刘兴春;;新课程背景下体验式教学初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马潭区安宁中心学校 莫修;构建生活化语文教学课堂[N];泸州日报;2008年
2 王跃进;思想政治课堂的生活化尝试[N];甘肃日报;2005年
3 河南省商丘市第八中学 谢凤芹;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N];学知报;2010年
4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夏彤 高冰峰;打造活力课堂 推进有效教学[N];江苏教育报;2010年
5 兴化市陈堡中心小学 时如英;巧把数学教学生活化[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6 泰州市朱庄中学 周奎松;德育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孟丽娟;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考[N];莱芜日报;2008年
8 梁山实验中学 王春梅;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生活化[N];学知报;2010年
9 山东省临沭县玉山中学 袁照云;试论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N];学知报;2011年
10 陆安 山东省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教研员;生活化是课程的魅力所在[N];中国教育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杰;高中语文“生活化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邓伽;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生活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晓红;语文教学改革的生活化理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黄菲;试论语文教学的人本化、生活化与交际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廖寿传;农村地区生活化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石晶;语文新课程发展性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玉萍;语文生活化阅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剑慧;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生活化语文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9 解兴武;关于中学数学教育中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三花;教科书生活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3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530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