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17:04

  本文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摘要】: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同时也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我国古代《学记》已有教学效率思想的萌芽。西方早在1632年,夸美纽斯就谈到了改进学校教育的问题:到了20世纪,教育家巴班斯基则系统研究了教学优化问题。尽管教学效率的重要性早已引起一些教育名家的重视,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作为基础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的数学教育,是学生进行自然科学学习的必要条件,而课堂教学又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新课程改革最基本的出发点,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平台,更是一个人与人交流的平台。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尽管教师付出很多,学生学得也很累‘,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却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这是当前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如何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内化数学精神等方面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呢?所以,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时,必须加强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与策略的研究。 本论文研究源于课堂教学实践,又服务于课堂教学实践。数学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课堂理念指引下的工作实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益的不但是学生得到了全面素质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也得以不断地发展。本文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地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有效教学研究的成果,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特征。本文从制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重要环节,即:备课、导入、提问、学法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同时突出实践研究,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这几个环节进行反思并且比较研究有效与无效,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和验证,进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整体的有效性,最终提高数学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33.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7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8-9
  • 1.1.1 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古老的课题8
  • 1.1.2 广大数学教师存在很多的困惑8
  • 1.1.3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与无效情形仍广泛存在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9-11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1-13
  • 1.3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支撑13-16
  • 1.3.1 研究方法13
  • 1.3.2 论文研究的理论支撑13-16
  • 1.4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16-17
  • 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述17-24
  • 2.1 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概念17
  • 2.2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征17-19
  • 2.2.1 目标达成的有效性的主要特征18
  • 2.2.2 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的主要特征18
  • 2.2.3 知识建构的有效性的主要特征18-19
  • 2.2.4 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的主要特征19
  • 2.2.5 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的主要特征19
  • 2.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调查19-21
  • 2.4 调查结论与分析研究21-24
  • 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24-47
  • 3.1 确保初中数学备课的有效性24-29
  • 3.1.1 整体备课的有效性24-27
  • 3.1.2 具体备课的有效性27-28
  • 3.1.3 变式演练----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28-29
  • 3.2 完善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29-34
  • 3.2.1 联系生活导入法29
  • 3.2.2 动手实践导入法29-30
  • 3.2.3 游戏导入法30-31
  • 3.2.4 悬念激趣法31-32
  • 3.2.5 故事激趣法32-33
  • 3.2.6 复习铺垫法33
  • 3.2.7 练习铺垫法33-34
  • 3.3 增强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34-42
  • 3.3.1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35-36
  • 3.3.2 有效的课堂提问36-38
  • 3.3.3 有效提问研究的成效和反思38-42
  • 3.4 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42-46
  • 3.4.1 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42-43
  • 3.4.1.1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42
  • 3.4.1.2 教师提问随意,难易不当42
  • 3.4.1.3 教师不能正确把握合作学习时间,达不到应有的讨论效果42
  • 3.4.1.4 学生知识层次的差距,参与的积极程度不同,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42-43
  • 3.4.1.5 重复不变的讨论形式和人员分工,降低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43
  • 3.4.2 如何有效组织合作学习43-46
  • 3.5 追求生成与预设的和谐统一46-47
  • 4. 结语47-49
  • 4.1 研究的回顾47
  • 4.2 研究存在的不足47-49
  • 参考文献49-51
  • 致谢5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洪飞;;浅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09期

2 刘衍锋;;“以大带小”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多边形及其内角和”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2012年22期

3 姜锡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性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10期



本文编号:558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558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d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