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郑新蓉教授带队参加“社会转型期中国教育改革”南北对话

发布时间:2016-07-04 05:03

  本文关键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危机及其应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会议论坛 郑新蓉教授带队参加“社会转型期中国教育改革”南北对话 发表时间:2012-10-12 14:40:34 浏览次数:

2012927日,应南京师范大学的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郑新蓉教授带队参加了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社会转型期中国教育改革-南北对话”。

出席本次对话活动的我校代表为:郑新蓉教授、康永久教授、杜亮副教授以及首都师范大学苏尚锋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代表为:吴永军教授、张新平教授、张义兵副教授、杨跃教授。对话主持人兼点评嘉宾为华中师范大学董泽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和民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朱志勇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齐学红教授。整体点评人为南京师范大学吴康宁教授。

郑新蓉教授带队参加“社会转型期中国教育改革”南北对话

本次对话共六个部分:开幕式;第一场对话主题-战略;第二场对话主题-危机;第三场对话主题-合作;第四场对话主题-身份;闭幕式。

开幕式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程天君教授担任总主持。他扼要介绍了基地成立以来的系列对话活动,说明了此次对话的来源、主题及程序,并介绍了对话嘉宾、主持人和点评人。之后,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胡金平教授致开幕辞,他向出席本次对话的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南师大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阐述了本次学术对话旨在加强交流、推广成果、增进友谊,并对促使本次对话得以顺利举办的嘉宾、老师和同学表示了诚挚的感谢,最后预祝这次活动秉承对话传统,,办成交流的盛会。

开幕式之后,开始了上午的两场对话,主题分别是“战略”和“危机”。第一场对话在北京师范大学郑新蓉教授与南京师范大学吴永军教授之间展开,由华中师范大学董泽芳教授主持。

郑新蓉教授首先以《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为题发表演讲。她认为,我国的教育转型表现为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型、公共教育的功能的失效、“质量”和“素质”的绩效化、教育平等的扭曲和尴尬,阐述了教育改革的逻辑与价值,并提出应以国家、民族、个人当下和长远利益为出发点,按教育规律办事,排除资本市场在制度上和文化上对公共教育过度干扰,通过学校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紧接着,吴永军教授作了题为《试论深化新课改的社会学方略》的报告,提出了三项深化新课改的方针和策略:强化顶层设计,用发展的历史观与科学发展观全面而深刻地把握新课改的重大意义及其价值取向;确立多元视角、广阔的视野和“融通”意识,整合理论与实践,从理论上厘清若干重大的理论问题;准确把握新课改实践,正确认识新课改中的问题。第一场对话气氛热烈,起到了很好的首场示范作用。

第二场对话在南京师范大学张新平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康永久教授之间进行,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和民教授主持。

张新平教授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危机及其应对》为题,认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因同构化现象导致了严重危机,主要表现为高中办学理念“效率化”、组织规模“巨型化”、机构运行“科层化”、管理手段“考试化”等四个方面,并相应提出了重视普通高中的基础教育性质、严控普通高中规模上限、彰显普通高中教育的专业属性、全面评价普通高中等四条措施。康永久教授则以《教育创新研究:回顾与前瞻》为题,从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出发,认为真正的创新经济是在细枝末节之中产生的,并试图建立一套以创新的社会性为基础的教育创新理论,一套有关可持续的教育创新行动的共享框架的元理论。本场对话妙趣横生,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四场对话由南京师范大学齐学红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杜亮副教授的《民族主义、民族教育与身份认同》对话南京师范大学杨跃教授的《谁是教师教育者——教师教育改革主体身份建构的社会学分析》。

杜亮副教授通过对我国学术界有关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问题研究的回顾,提出现有研究主要主张以“国族”为基础和以“公民”为基础的两种国家认同建构途径,并指出了这两种途径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困难,应该平衡双语教育与族群身份认同发展、克服教育与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和流动障碍以及促进民族地方教育工作的开放性。杨跃教授结合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实践,分析了导致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的内卷化困境的成因,并提出应从重视认同的力量、支持进取性认同、营造和谐的教师教育文化等方面重构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本场对话春风化雨而又柔中有刚,作为本次活动最后一场对话,起到了很好的收尾效果。

闭幕式由程天君教授主持。闭幕式上,吴康宁教授首先对对话题目中的关键词进行了“质疑”和“对话”,对四场对话进行了细致深刻、幽默风趣的整体点评,认为所有对话者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都体现出了忧患意识、批判意识、建构意识;而每场对话又各具特色,每个对话者都体现了自尊与活跃的结合,对话而不对立、对话而不对峙、对话而不对抗。

最后,郑新蓉教授代表受邀对话嘉宾致辞和赠送礼品,马和民教授代表受邀点评嘉宾致辞,他们对本次学术盛会的举办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充分的肯定和诚挚的感谢。程天君代表主办方对各位嘉宾的热情奉献和现场师生的积极参与表示了高度称赞和衷心感谢。

我校部分博士生、研究生以及南京师大教科院部分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参与了此次对话活动。此次对话不仅使同学们对社会转型期我国教育改革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而且对话中各位嘉宾和老师知识的渊博、思想的深邃、思维的敏捷以及他们对中国教育的情怀也激发了同学们对于直面现实问题的学术研究的更大兴趣,启发了他们对中国教育的深入思考。

上一条: 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应邀在“全国田家炳中学校长论坛”上交流项目成果 下一条: 中美媒介素养教育研讨会在学部传媒与教育研究中心召开


  本文关键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危机及其应对,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65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65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7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