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地区“流行文化”为议题的中小学美术课程开发研究
本文关键词:以上海地区“流行文化”为议题的中小学美术课程开发研究
【摘要】:流行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在全世界的普及率达到飞速提升,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多媒体传播的多样性的不同方面得以普及到千家万户,就像电脑影像以及网络的广泛运用,这段文化传播的革命持续了一个阶段。本研究试图培养学生能在林林总总的广泛流行文化中,有挑选精华优质内容的审美能力,提炼有内涵的学习体验。首先,对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析深入了解流行文化的相关概念。其次,通过对中日美三国的美术教科书、相关美术教学课例、上海地区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以“流行文化”为议题的中小学美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最后对以“流行文化”为议题的中小学美术课程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思路提出设想,进一步对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展开研究,同时开发了多个单元的教材内容。在中小学的课程中进行流行文化元素的导入与实施,一方面来说对学生的辨别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培养学生对与广泛的社会环境下有更深入的了解,逐步探索解决各种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升个人能力导经验,对于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也有很大帮助。从教师的方面来看待也是充满了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流行文化 上海地区 流行地标 课程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955
【目录】:
- 论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绪论11-18
-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1-13
- 二、研究现状概述13-14
- 三、研究目标14
- 四、研究内容14-15
- 五、研究方法15-16
- 六、拟解决的问题16-17
- 七、论文框架17-18
- 第一章 以“流行文化”为议题的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文献研究18-34
- 第一节 以上海地区“流行文化”为议题的中小学美术课程研究的相关概念18-25
- 一、流行文化的概念18-22
- 二、上海地区“流行文化”的范畴22-25
- 三、中小学美术课程的开发25
- 第二节 关于以上海地区“流行文化”为议题的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研究现状25-29
- 一、《中国美术教育》杂志中相关研究论文的归类与分析25-28
- 二、其他相关文献的归纳与分析28-29
- 第三节 关于以上海地区“流行文化”为议题的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理论基础29-34
- 一、支架式教学的起源29-30
- 二、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30-31
- 三、支架式教学的方法31
- 四、支架式教学的组成环节31-32
- 五、支架式教学对美术教育中提取流行文化元素的启示32-34
- 第二章 以上海地区“流行文化”为议题的中小学美术课程的现状与问题34-77
- 第一节 国内外相关“流行文化”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比较34-72
- 一、我国有关“流行文化”的中小学美术课程34-47
- (一) 人美版美术教科书中有关流行文化的图例与课例34-38
- (二) 人美版教科书中有关流行文化的课例分析38-42
- (三) 人美版美术教科书中有关流行文化元素课例的特征及问题42-43
- (四) 中国流行文化进入中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现状43-46
- (五) 中国流行文化进入中小美术课堂的现状研究46-47
- 二、日本以“流行文化”为议题的中小学美术课程47-53
- (一) 日本美术教科书中有关流行文化的研究47-50
- (二) 中日美术教科书中有关流行文化的课例比较50
- (三) 日本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有关流行文化的课程与教学特点50-52
- (四) 结论52-53
- 三、美国以“流行文化”为议题的中小学美术课程53-61
- (一) 美国的美术理论研究53-55
- (二) 美国有关流行文化课例分析研究55-59
- (三) 美国中小学美术课程中有关流行文化课程的教学特点59-60
- (四) 中美课例开发中有关流行文化内容的比较60-61
- (五) 结论61
- 四、以“流行文化”为议题的美术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61-72
- (一) 调查问卷61-64
- (二) 教师访谈记录64-66
- (三) 个案分析66-72
- 第二节 我国流行文化进入中小学美术课堂的问题72-77
- 一、存在的问题72-73
- 二、原因及分析73-75
- 三、建议75
- 四、总结75-77
- 第三章 以上海地区“流行文化”为议题的中小学美术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77-99
- 第一节 以上海地区“流行文化”为议题的中小学美术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77-97
- 一、流行文化与新媒体艺术相结合的美术课程与教学77-86
- (一) 教学背景77-78
- (二) 必要性与可行性78
- (三) 教学原则与方法78-79
- (四) 课程一:《时尚上海微电影》79-83
- (五) 课程二:《一起来制作手绘墙吧》83-86
- 二、探索上海地区流行地标的美术鉴赏课程与教学86-97
- (一) 教学背景86-87
- (二) 必要性与可行性87-88
- (三) 教学原则与方法88-89
- (四) 课程一:《上海流行地标大冒险-K11走进莫奈的花园美术鉴赏课》89-93
- (五) 课程二:《我是小小流行艺术家》93-97
- 第二节 上海地区以“流行文化”为议题的美术课程评价97-99
- 一、我国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于评价的要求97
- 二、以流行文化为议题的美术教育课程评价方法97-99
- 结章99-101
- 一、本研究的成效及创新之处99-100
- 二、本研究的局限100
- 三、今后的研究方向100-101
- 参考文献101-105
- 附录105-113
- 附录一:《中学生对流行文化认知程度与美术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105-107
- 附录二:《教师工作访谈记录》107-110
- 附录三:《17世纪起世界不同地区流行文化的历史形态》110-112
- 附录四:《K11莫奈展览美术鉴赏教学课程评价表》112-113
- 致谢1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民;落实课程标准 重视美术课改工作[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4年Z3期
2 许玲;新美术课程标准与当前美术教育的差异特性之比较[J];美与时代;2004年05期
3 徐格;职业高中理解性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教育导刊;2004年09期
4 狄智奋;地域素材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刘汝君;就地取材上好山村小学美术课[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3期
6 赵全华;浅谈美术课中的人文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年09期
7 刘丽峥,王振;整合建筑美术课程 提高教学质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8 谢磊;;美术课程改革的趋势[J];中小学管理;2006年S2期
9 刘显成;;美术课改,一个有实无凭的魔球——论美术课改的人文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1期
10 王鹤龄;;后现代视角下的美术课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鸿;;如何让美术课充满活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2 章林霞;;在小学美术课中如何开展欣赏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3 马雪;;“综合·探索”领域美术课课件素材选择的几点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年
4 厉群立;;浅谈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津市静海县教研室 李建勇;开发农村美术课程资源的探索与实践[N];中国艺术报;2009年
2 高邮市菱塘民族初级中学 吴学兵;如何开发和利用农村美术课程资源[N];江苏教育报;2011年
3 ;美术课程标准修订后的变化[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尹少淳;基础、素质与人文[N];人民日报;2012年
5 侯令;作为美术课程资源的本土文化[N];美术报;2003年
6 山东邹城 李诗明 刘焕喜;论美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7 丽水市莲都区江滨中学 吕昀;“打散重组”——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再认识[N];美术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杜悦;以调整充实和完善为主[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南京艺术学院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 奚传绩;中小学美术课的学科性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李莹;动画专业民间美术课程教学的思考[N];吉林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超;开发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素珍;房地产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 丁琪;广西师范大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世菊;试论中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 孙晶;山东省H县L幼儿园大班美术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丽;龙泉柏合草编工艺在中学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利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秦善鹏;新中国小学美术课程内容流变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8 孙军;农村初高中美术课的衔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婧;小学美术课程分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慧敏;基于地方特色的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73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673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