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和社会认知的教育,更倾向于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肩负着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学习动机作为学生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在诱发学生产生学习行为方面有重要作用。如何激发与培养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已成为近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目前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受环境、教师以及自身多种因素的影响,动机普遍不高,影响了教学实效。笔者将在借鉴相关动机理论的基础上,从激发与培养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必要性入手,结合调查问卷得出的结果,分析影响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激发与培养学习动机的对策。本文以学习动机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并从激发与培养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必要性出发,通过对淮北市部分学校的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初步总结得出现阶段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方面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标、计划不明确,外部动机占主导。这些问题致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明显。同时,以问卷调查为基础,从主客观因素上全面深入地分析了造成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不高的原因。其中,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影响较大。最后针对上述原因并结合调查问卷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分析总结得出激发与培养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对策。任何行动的改变都首先取决于思想观念的变化,要积极地转变学生、学校、老师、家长以及社会上的观念,提高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易于激发学习动机。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一定程度上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联系社会现实,灵活使用教材。教师自身以及教师开展的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要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同时不断革新教学方法。教育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最后提出要运用多种方式,实施多元化评价,从根本上激发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改变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不好的现状。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 学习动机 激发 培养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9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一)研究背景9-10
- (二)研究意义10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一)国外研究现状10-11
- (二)国内研究现状11-13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13-17
- (一)需要层次理论13-14
- (二)成就动机理论14-15
-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15-16
- (四)韦纳归因理论16-17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7
- (一)研究思路17
- (二)研究方法17
- 五、创新之处17-19
- 第一章 激发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必要性19-23
- 一、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19-20
- 二、有利于转变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方式20-21
- 三、有利于贯彻新课改理念21
- 四、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21-23
- 第二章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现状分析23-30
- 一、学习动力不足23-25
- 二、学习兴趣不浓25-26
- 三、学习目标、计划不明确26-27
- 四、外部动机占主导27-30
- 第三章 影响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30-41
- 一、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弱化了学习的愿望30-31
- (一)学生的自信心不足30-31
- (二)学生对挫折的归因不恰当31
- 二、教师自身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31-33
- (一)思想政治教师的教育理念亟待更新31-32
- (二)思想政治教师的业务素质需要加强32
- (三)思想政治教师的形象有待提升32-33
- 三、教材内容抽象滞后满足不了学生实际需要33-35
- (一)教材内容的抽象性33-34
- (二)教材内容的滞后性34
- (三)教材内容与社会脱节34-35
- 四、教学方法传统单一降低了课程教学的吸引力35-36
- 五、教育环境的负面影响冲淡了教学效果36-38
- (一)社会环境日益复杂36-37
- (二)学校重智育轻德育37-38
- (三)父母的教育偏见38
- 六、不合理的评价方式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38-41
- 第四章 激发与培养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对策41-61
- 一、转变消极传统观念,提高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41-44
-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存在的价值41-42
- (二)提高社会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42-44
- 二、结合学生特点,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44-47
- (一)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自信心44-45
- (二)引导学生正确成败归因45-47
-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47-48
-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观47-48
- (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业务素质48
- 四、联系社会现实,灵活使用教材48-51
- (一)组织教材以回归生活化49-50
- (二)更新教材以富有时代感50-51
- 五、适应时代发展,不断革新教学方法51-58
- (一)不断提高教学技巧51-55
- (二)积极转变教学方式55-58
- 六、运用多种方式,,实施多元化评价58-61
-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6
- 附录66-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68-69
- 致谢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一萍;让思想政治课焕发生命的绿色──浅谈初级思想政治课的几种教学方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2 唐荣生;思想政治课的归纳和演绎[J];基础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3 王志超;谈谈我的思想政治课创新教法[J];基础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4 徐彩霞;讲解思想政治课基本概念的六种方法[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宋晓昆;思想政治课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刘林英;浅谈思想政治课兴趣的培养[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郑建英;谈中专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01年12期
8 王凤齐;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04期
9 邹玉梅;如何做好思想政治课的考后讲评[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10 薛燕;初一思想政治课特点和教学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智华;;思想政治课怎样实施素质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2 韦秋勤;;思想政治课中转化学困生的对策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3 张淑森;;谈思想政治课中创新素质的培养[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4 芦净;;案例教学应用于高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刘廷;;思想政治课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6 张柏林;;桓仁一中思想政治课现状调查报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7 周洪伟;;素质教育下思想政治课教师主导作用的再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赵玉颖;;用好“他山之石”[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徐琴;;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生活化[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李翠芹;;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创新素质[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泌阳县泌水镇中心学校 梅刚;小议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举例[N];驻马店日报;2007年
2 宋慧珍 和顺县职业中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N];科学导报;2009年
3 通辽市奈曼旗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梁健;思想政治课也能很生动[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4 江西省上高中学 章冬香;如何让学生“乐学”思想政治课[N];学知报;2011年
5 江苏省句容市二圣中学 江学文;信息化与思想政治课整合[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6 田豆豆;面对“80后”,思想政治课怎么上?[N];人民日报;2007年
7 宝塔区职教中心 吴启珍;浅析思想政治课是重要的素质教育课[N];延安日报;2007年
8 山东省汶上县汶上镇中学 杨浩;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改革[N];学知报;2010年
9 卫辉市高级中学 甘良兰;思想政治课活动初探[N];新乡日报;2009年
10 曹洁;打造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课[N];中国社会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洪芝;思想政治课知识学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沙树辉;关于思想政治课实施创新教育的理性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徐帆;优化思想政治课作业系统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凯;思想政治课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及其实现[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连芬;关于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一凡;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认同状况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记勇;试论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肖孟佳;论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创新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谢志红;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认可度调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石砚;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探究[D];渤海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83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683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