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中的自然美与科学美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地理学科中的自然美与科学美因素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地理学科 科学美 自然美 地理教学 关系与作用 重要地位 教育资源 审美教育 地理事象 自然景观
【摘要】: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 文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 学,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审美对象,所以地理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美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论述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自然美和科学美。 一、地理学科中的自然美教育因素 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形状、结构、色彩和它们的变化等方面,以奇特、对称、均衡、浓淡、隐现、节律等自然有序的组合关系,形成丰富多彩、各有特色的自然景致,是最具体、最直观的美育内容。与此相关的内容是地理学科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 例如,不同的自然景观能给人带来心旷神怡的美之体验。具体来说,
【作者单位】: 长春东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地理学科 科学美 自然美 地理教学 关系与作用 重要地位 教育资源 审美教育 地理事象 自然景观
【分类号】:G633.55
【正文快照】: 地 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和人【象力,细细品味其中固有的美感,从2 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把 文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而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和现象提炼成特定的形式, 7,RJth#ghWAX4$k一8 kgb@gh、kM$f。A#Mfjk@ iw、7ff$jthllNlfYW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巨贤;改进地理教学刍议[J];江西教育;1980年02期
2 金鱼为;改进“时区和日界线”教学的尝试[J];江苏教育;1980年11期
3 李乐;;交通运输有关学科教学工作的助手——介绍《综合运输》杂志[J];人民教育;1980年07期
4 周义澄;;论科学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5 周崇仁;地名教学的几点尝试[J];江西教育;1982年05期
6 谭钜生;对中学地理教育的几点认识[J];江西教育;1982年11期
7 刘仲林;科学中的“美”和“真”——对科学美质疑者的回答[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6期
8 范让平;在地理教学中贯彻思想教育的点滴体会[J];课程.教材.教法;1982年03期
9 谷迎春;评“科学美”——与周义澄同志商榷[J];浙江学刊;1982年01期
10 王振复;;自然科学理论无所谓美丑——“科学美”讨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俊;;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再创造性劳动探微[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三集)[C];1994年
2 ;NEW PROGRESS OF THE CHAMELEON PAINT TECHNOLOGY[A];Proceedings of 2nd Pacific Coating Forum[C];1997年
3 宣荷英;;试论中专力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A];世纪之交的力学教学——教学经验与教学改革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4 廖金凤;;地理科学专业的发展方向[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汪国英;;普通中学开展环境教育的思考[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郑秀兰;;地理学科面向21世纪生活教育的发展——以台北市四兽山休闲地理研究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王荣成;张英;;我国区域经济地理学科的创新与地理教育改革[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陈富美;;地理教育[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9 李建平;;中学地理教材与地理教育:杭金士课程发展模式之运用分析[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10 张俊泉;;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意识教育[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盐城师范学院生地系 凌申;不该小的“小课”[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曹列文;知国 爱国 报国[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唐明霞;《科幻世界》 奋飞的火凤凰[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江苏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徐红玫;地图教学与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形成之雏议[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5 ;西方教改管窥(四)(完)[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6 ;在两束光辉照耀下[N];光明日报;2001年
7 刘纪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地理科学、资源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的源头创新[N];科学时报;2001年
8 山东大学 马龙潜;论摄影文学的复合艺术结构形态[N];文艺报;2001年
9 通讯员林香顺记者戚海燕;高等地理教育名不副实[N];北京日报;2002年
10 侯福海;3+综合与高三地理复习教学[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宪生;地理教学理论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兰;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知识结构及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陆静;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敏;论化学美学思维能力及其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兰;地理教学中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培养及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欧宾;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问题意识[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华英;美与自然科学发展[D];广西大学;2002年
5 林保忠;学校环境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峻峰;高等师范地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林耀春;地理学科能力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玉岳;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学习心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晓红;学生地理学习效果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96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796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