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文学解读和教学价值建议
发布时间:2017-09-13 23:00
本文关键词:《天上的街市》文学解读和教学价值建议
【摘要】:在中国二十世纪新诗发展史上,郭沫若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他是新诗理论发展史上重要的诗学理论家,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天上的街市》就是他当时的创作之一。诗歌在1921年3月发表于《创造季刊》上,是一首充满着浓浓的浪漫主义气息的现代格律诗。作为五四以后新诗的代表作品,20年代就选入了课本,过程中虽经历了一些删改,但仍有许多教材沿用至今。而笔者认为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它所存在的时代意义之外,一定也有一定的普世价值,故笔者对《天上的街市》一诗作了文学解读综述,并对其教学价值做了分析。论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通过对《天上的街市》相关的文学解读研究,对《天上的街市》的文本解读研究作综述,主要从诗歌主题、诗歌表达方式、美学思想和相关文本比较这四个方面进行整理。第二章结合教材选编、删改的情况,以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试验教材(沿海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沪教版、苏教版、长春版、湘教版”这六套教材,通过学段、单元编排和课后练习分析教材的编纂情况。第三章以16篇《天上的街市》教学课例或教学研究,以及对洪镇涛老师的《天上的街市》一课作“教学内容”和“教学语言”方面的具体述评,对《天上的街市》一诗的“诗歌主题”和“艺术手法”在教学目标中的体现作全面分析。并且结合以上研究,在第四章对其教学价值进行梳理,由此提出笔者的建议。研究发现,教材和教师在解读诗歌时都比较关注朗读、《天上的街市》一诗“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一主旨的解读以及“想象和联想”艺术手法的运用,教学目标的确立普遍比较单一,而学术界比较丰富的理解却未在教学中看到。对此笔者提出一些建议,可从诗歌的内部语言和意象研究,郭诗的美学思想,诗歌的多义主题,以及诗歌中的传说故事、时代背景着手,进行更为丰富的教学探索。
【关键词】:天上的街市 文本解读 教学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8
- 第1章 《天上的街市》文本解读研究综述8-16
- 1.1 对诗歌主题的探索8-10
- 1.2 对诗歌表达方式的关注10-12
- 1.2.1 语言风格10
- 1.2.2 艺术手法10-11
- 1.2.3 抒情方式11-12
- 1.2.4 形式探索12
- 1.3 美学思想12-14
- 1.3.1 接受美学12-13
- 1.3.2 泛神论13
- 1.3.3 文艺美学13-14
- 1.4 《天上的街市》与相关文本的比较14-16
- 1.4.1 不同文体的比较14-15
- 1.4.2 同一作者的诗歌比较15
- 1.4.3 同时代背景下不同作者的诗歌比较15-16
- 第2章 教材中《天上的街市》的编撰情况分析16-26
- 2.1 入编教材后对原诗的修改情况述评16-19
- 2.1.1 以人教版为例看《天上的街市》的选编情况18
- 2.1.2 对于教材删改的评析18-19
- 2.2 《天上的街市》在六套教材中的编纂情况分析19-26
- 2.2.1 六套教材中《天上的街市》的学段编纂情况及分析20-21
- 2.2.2 从单元编排看《天上的街市》在六套教材中的编撰情况21-23
- 2.2.3 从课后练习看《天上的街市》的教学内容选择23-26
- 第3章 《天上的街市》的教学课例分析26-37
- 3.1 《天上的街市》的教学探索26-30
- 3.1.1 《天上的街市》教学课例在诗歌主题方面的教学目标26-27
- 3.1.2 《天上的街市》教学课例在诗歌主题方面的教学评析27
- 3.1.3 《天上的街市》教学课例在诗歌艺术手法方面的教学目标27-29
- 3.1.4 《天上的街市》教学课例在诗歌艺术手法方面的教学评析29-30
- 3.2 优秀教学案例评述30-37
- 3.2.1 案例介绍30-31
- 3.2.2 学生与教师活动31
- 3.2.3 案例反思31-37
- 第4章 《天上的街市》教学价值梳理与教学价值建议37-42
- 4.1 《天上的街市》 教学价值梳理37-38
- 4.1.1 诗歌主题37
- 4.1.2 诗歌表达方式37-38
- 4.1.3 朗读、美读38
- 4.2 教学价值建议38-42
- 4.2.1 诗歌的内部语言和意象研究38-39
- 4.2.2 有关郭沫若的美学思想39
- 4.2.3 诗歌解读的多义主题39-40
- 4.2.4 牛郎织女传说与时代背景40-42
- 参考文献42-44
- 附录44-51
- 附录一 《天上的街市》诗歌原文44-45
- 附录二 洪镇涛老师课堂实录提问整理45-46
- 附录三 各版本教材中《天上的街市》的相关内容46-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英;;教学《天上的街市》之旅[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0期
2 姚翔;;《天上的街市》赏析[J];语文知识;2011年04期
3 刘晓仿;情同姊妹,纵横捭阖——谈联想与想象在《天上的街市》中的具体运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4 林喜杰;;天上的街市——一个经典文本的形成和反思[J];语文学习;2005年12期
5 吴自国 ,汪燕;《天上的街市》的教学过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10期
6 季耀飞;“从地上写到天上,再从天上写到地上”吗——对《天上的街市》第一节的理解[J];中学语文;2005年07期
7 张斌,宁礼志;我教《天上的街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26期
8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J];少年月刊;2006年05期
9 常智奇;;妙想在高天大地上畅游——读郭沫若《天上的街市》[J];少年月刊;2006年05期
10 叶兵;;《天上的街市》“课文简析”之我见[J];学语文;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贺欣初 本报记者 周勇军 张晶;天上的街市[N];湖南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宋丽佳;《天上的街市》文学解读和教学价值建议[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谢丽;新诗在中学的接受[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46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846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