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新加坡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05:18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加坡 中小学教师 职后培训 国立教育学院


【摘要】: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质量的高低,教师质量的提高及专业发展不应局限于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理应起到同样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在理念上对教师培训没有足够重视,尤其是对教师个性化需求关注不足;在目标上更多是偏向于国家和学校目标的达成,而没有兼顾国家、学校和教师三方的利益均衡;在内容上与职前教育没有作出很好的区分,仍有很多相重合的地方;在培训渠道和形式上稍显单一,局限于学校这个固定的场所,教师视野开阔性不够。本文着眼于我国当前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发展面临的困境,选取与我国地缘关系密切、文化背景较为相似的新加坡作为研究对象国,对其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追溯其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发展历程,也经历了从产生萌芽到逐步形成体系,到现今的发展完善。当前的新加坡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从静态构成方面来看,承担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机构主要是新加坡教师学院、国立教育学院、校群和中小学,前两者主要是承担教师学历提升和专业能力提高类的培训,后两者主要承担的是着眼于学校发展的、教师个性化的校本培训;培训目标旨在培养卓越的新加坡教师,既符合“教育服务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方案”的要求和标准,又符合“教师成长模型”对教师角色的多重定位,还要实现教师知识、创新教学技能、研究和管理等具体目标;培训内容包括了与教学相关的专业、非专业培训,与教师人格发展、兴趣爱好相关的培训,还包括与“教师实习计划”相关的社会工作类培训,教师在选择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培训的方式包括在岗、脱岗、在线学习、以及会议和研讨等,充分考虑了教师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从动态运行方面来看,培训计划形成集思广益,调研充分;培训运行根据教师所处阶段而各有侧重,中小学教师从入职到熟练教师的过程中,培训阶段大致划分为最初阶段、中间阶段和最终阶段;评价人员构成广泛、标准设置较为合理、评价手段也十分科学有效;培训保障措施十分有效,从管理、政策、资金、奖励、环境等多方面构筑起了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坚强后盾。结合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开展的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实例思考,新加坡中小学职后培训体系在目标设置上满足了教师的多样化发展需求,课程内容设置上灵活且实用性强,注重教师的社会工作经验对教学的积极影响,保障上社会各界充分参与,促进了职后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推动了新加坡教育的迅速发展,达成了新加坡国家综合实力的腾飞。鉴于中新两国中小学教师面临共同的多样化培训需求和灵活高效的培训课程需求。新加坡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对改革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有着借鉴和启示意义。首先,在目标上要兼顾教师、学校和国家三者利益,更加注重教师多样化需求的满足;其次,在方式或渠道上,拓展教师工作实习,开阔教师视野;再次,在内容上设置多样化的培训课程,更加关注教师心理和个人兴趣培训课程的编制和开展;最后,在评价上采用学分累积制,为教师获得更高学历和专业认可作准备。
【关键词】:新加坡 中小学教师 职后培训 国立教育学院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5.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导论10-26
  • (一)研究缘起10-16
  • (二)文献综述16-21
  • (三)相关概念界定21-23
  • (四)研究设计23-26
  • 一、新加坡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的形成与发展26-33
  • (一)新加坡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的形成期(1950-1972)26-28
  • (二)新加坡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的发展期(1973-1990)28-29
  • (三)新加坡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的完备期(1991-至今)29-33
  • 二、新加坡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的构成33-46
  • (一)培训机构33-38
  • (二)培训目标38-42
  • (三)培训内容42-44
  • (四)培训原则44
  • (五)培训方式44-46
  • 三、新加坡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的运行46-55
  • (一)运行准备46-47
  • (二)运行过程47-48
  • (三)运行评价48-51
  • (四)运行保障51-55
  • 四、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案例分析55-69
  • (一)培训目标55-57
  • (二)培训内容57-62
  • (三)培训方式62-64
  • (四)培训评价64-65
  • (五)培训保障65-69
  • 五、新加坡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的特点69-73
  • (一)培训目标上满足教师多样化需求69-70
  • (二)培训内容上灵活且实用性强70-71
  • (三)培训渠道上注重教师的社会工作经验71
  • (四)培训保障上社会各界充分参与71-73
  • 六、新加坡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对我国的借鉴73-77
  • (一)可借鉴性分析73-74
  • (二)改进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的启示74-77
  • 结语77-78
  • 参考文献78-86
  • (一)中文文献78-81
  • (二)英文文献81-85
  • (三)网站类85-86
  • 附录86-89
  • 致谢89-91
  • 科研情况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明;李红梅;罗筱端;张朔;;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教育职后培训[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王晓玲;;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现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年06期

3 钟名诚;;农村语文教师职后培训探析[J];职教论坛;2010年33期

4 张鸿韬;;河南省农村初中体育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汪小凤;凤让科;;我国教师职后培训投资分担的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闫林德;刘国军;;教师职后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2012年07期

7 陈齐苗;;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年23期

8 汤闽生;厦门市历史科新教师职后培训的再思考[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刘君;略谈职后培训与人才培养[J];西藏科技;2003年09期

10 高战荣;我国高校教师职后培训措施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霍军;董翠香;;教师专业化背景下体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莉;加紧优质职后培训体系研究构建[N];光明日报;2003年

2 记者 崔志坚;大胆探索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模式[N];光明日报;2001年

3 刘春源;为教师建好专业化发展平台[N];中国教育报;2012年

4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 王雁 程黎 朱楠;特殊教育师资职后培训待完善[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记者  唐景莉;综合性大学应多参与教师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卓;长春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后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2 谭华凤;新加坡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杨淑珍;乡镇初中教师职后培训需求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4 马玉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武海燕;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市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研究(1978-2000)[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宇;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朱巧英;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陶利;重庆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现存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萌生;企业管理视角下的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高全蓉;甘孜藏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师职后培训的本土化问题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61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861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4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