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软坚散结通络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7-11-03 09:17

  本文关键词:软坚散结通络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观察


  更多相关文章: 甲状腺结节 气滞痰结血瘀证 软坚散结通络方


【摘要】:1研究目的通过观察软坚散结通络方加减治疗气滞痰结血瘀型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与单纯进行随诊观察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价其对甲状腺结节大小、形态、血流信号等方面的影响及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2研究方法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肾病内分泌科门诊,符合西医诊断为良性甲状腺结节、中医诊断为气滞痰结血瘀型瘿瘤及其他纳入标准的病例共66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过程中病例脱落共7例,实际入组病例治疗组29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进行单纯随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软坚散结通络方加减中药免煎颗粒。观察周期均为2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甲状腺结节大小、中医证候积分、结节恶变高危因素积分的变化情况。3研究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甲状腺结节大小、结节恶变高危因素积分、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后两组甲状腺结节大小比较治疗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可以减小甲状腺结节大小;对照组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甲状腺结节大小变化不明显;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短期内治疗组在减小甲状腺结节大小的疗效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3)治疗前后结节恶变高危因素积分比较治疗组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可以降低甲状腺结节恶变高危因素积分;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降低甲状腺结节恶变高危因素的疗效优于对照组。(4)治疗前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前后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对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对照组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5)治疗前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①甲状腺结节缩小总有效率:治疗组的总有效率(34.48%)大于对照组(6.6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中医症状体征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10%)大于对照组(10.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评价治疗前后的安全性对比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TSH、FT4、F T3、TT4、TT3)及自身免疫抗体(TPO、TGAB)等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整个研究过程无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4研究结论(1)软坚散结通络方加减治疗气滞痰结血瘀型甲状腺结节疗效较好,可以缩小甲状腺结节大小;(2)软坚散结通络方加减能明显改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3)软坚散结通络方加减能降低甲状腺结节的恶变高危因素积分,抑制结节恶变的进程;(4)应用软坚散结通络方加减治疗过程中对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免疫性抗体无不良影响,未见肝肾功能损害,此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气滞痰结血瘀证 软坚散结通络方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英文缩略语表9-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38
  • 综述一 甲状腺结节的西医研究进展10-23
  • 参考文献19-23
  • 综述二 甲状腺结节的中医研究进展23-38
  • 参考文献35-38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38-56
  • 前言38-39
  • 临床资料39-44
  • 研究结果44-49
  • 1 基线对照44-45
  • 2 疗效判定45-47
  • 3 安全性评价47-49
  • 讨论49-55
  • 1 一般资料分析49
  • 2 研究结果分析49-51
  • 3 软坚散结通络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探讨51-55
  • 结语55-56
  • 1 研究结论55
  • 2 问题与展望55-56
  • 参考文献56-57
  • 附录一 门诊良性甲状腺结节临床观察表57-59
  • 附录二 甲状腺结节高危因素积分表59-60
  • 附录三 中医证候体征积分表60-61
  • 致谢61-62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路美,汤人臻;甲状腺结节136例回顾分析[J];山东医药;2002年36期

2 陈璐璐;甲状腺结节的病因和诊治研究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04年06期

3 彭玉兰,罗燕,张卫东,冯超,赵丽华,陈运;老年人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4 姚斌,柳学;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J];新医学;2005年04期

5 刘昕;贾建伟;;甲状腺结节113例临床诊治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06年05期

6 劳丹华;;良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非手术治疗[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6年03期

7 杨先智;洪黔霞;;甲状腺结节89例诊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年20期

8 张如意;董小英;赵辉;;610例甲状腺结节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7年07期

9 程桦;;重视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J];广东医学;2008年01期

10 翟桂青;;甲状腺结节治疗10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刚;朱香清;姚瑾;林丽香;;甲状腺结节1051例回顾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陈刚;朱香清;姚瑾;林丽香;;甲状腺结节1051例回顾性分析[A];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3 韩雪;陈昕彦;孔娜;张春玉;;65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手术后2年随访资料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卞茸文;;甲状腺结节诊治[A];第八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沈翔;吴涛;陈哲铭;张寅;袁楠;;某单位健康人员甲状腺结节调查1170例[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6 任众;;甲状腺结节的诊断[A];第四届中国核学会省市区“三核”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何剑锋;;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治疗[A];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刘超;;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和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陈爱荣;石红;孙静;胡晓霞;徐坤;何继瑞;焦作义;陈雪红;;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发生甲减的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付静;张晏;孙明晓;朱玲;杨书文;刘安楠;赵艳燕;马兰军;潘洁;宋悦华;;北京市区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状况回顾性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王晓雷;发现甲状腺结节 如何排除恶变可能[N];健康报;2013年

2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赵震宇 主治医师;正确认识甲状腺结节[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3 ;甲状腺结节要不要手术?[N];健康时报;2005年

4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李乃适邋连小兰;查出甲状腺结节怎么办[N];健康报;2007年

5 杨卫平;患甲状腺结节,怎么办?[N];解放日报;2008年

6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施秉银;如何对待甲状腺结节?[N];健康时报;2009年

7 罗学宏;甲状腺结节勿忘癌[N];大众卫生报;2005年

8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 李端树 副主任医师;甲状腺结节“一刀切”不科学[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9 衣晓峰 李宴群 李艺萍;弄清楚甲状腺结节性质 可为手术与否提供依据[N];中国医药报;2014年

10 罗学宏;甲状腺结节勿忘癌[N];健康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蔡晓频;甲状腺细针穿刺诊断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江华;北京社区人群甲状腺结节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调查[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3 隋鑫;多模式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李文波;甲状腺结节三维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穿刺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5 郑冬梅;甲状腺结节术后患者的回顾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6 赵瑞娜;甲状腺结节超声多模态诊断模型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7 张波;甲状腺结节实时灰阶超声造影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8 李铭;甲状腺结节的能谱CT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令艳;健康人群中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调查[D];山东大学;2012年

2 邱蕾;干部门诊查体人群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功能特征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夏东琴;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超声特征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闫艳芳;雌、雄激素和维生素D及其受体在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及甲状腺组织中的水平[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蒋翔;外周血甲状腺组织特异性mRNA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6 马笑;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TI-RADS 4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D];郑州大学;2015年

7 周圆圆;软坚散结通络方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武凤君;高天舒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结节临床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朱海峰;青岛地区海港职工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11年

10 郭斌斌;甲状腺结节的回顾性分析及结节与尿碘的相关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35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135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5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