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不同中医证型银屑病皮损的临床意义研究
本文选题:银屑病 + 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 参考:《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这一近阶段快速发展起来的皮肤成像系统的产生基于共聚焦原理,它结合了光学显微镜、激光扫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主要由激光光源、共焦系统、计算机系统等组成。这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无创的皮肤影像学检查和诊断技术,也被称为“皮肤CT”,它的诞生与激光、视频、计算机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具有原位、在体、实时、动态、三维成像的特点。其无创、在体的特点决定了在进行皮肤影像学诊断时,减少了制作传统病理切片时的人为影响因素,更为客观和便捷。虽然人们在在日常生活中并未感受到银屑病的常见,但其患者仍是皮肤科“常客”,这一疾病在临床上常常呈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银白色云母状鳞屑、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除了这些肉眼可见的、或者是经过简单临床检查手段可得到的表现,该病还会伴有难以忍受的瘙痒感,当患者由于皮肤损害处瘙瘁难忍将皮肤抓破后,还可以出现刺痛感。本课题将利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观察银屑病不同中医证型的患者皮肤损害处的皮肤结构变化,获得具有典型性的图像,总结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CLSM成像特征,进而为利用CLSM对银屑病进行更准确的中医分型及对症治疗提供辅助诊断和参考依据。本课题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1)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健康志愿者的皮肤结构为第一部分。利用机器检查健康志愿者上肢和(或)下肢部位的健康皮肤,总结正常人皮肤的CLSM成像;(2)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银屑病不同中医证型的患者的皮损处皮肤图像为第二部分,并记录相应数据;(3)将患者按照中医传统望、闻、问、切的诊断手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四诊合参,分为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三种证型,并对不同证型患者典型皮损处的CLSM成像特点进行统计分析与总结为第三部分。本课题第一部分得到了正常皮肤的CLSM成像特征;第二部分得到银屑病患者皮损处CLSM图像特点,并总结出银屑病患者皮损是以角化过度或(和)角化不全,Munro微脓肿,真皮乳头向上延伸,毛细血管迂曲扩张、充血,银屑病增生模式,基底色素缺失或减退,颗粒层缺如或变薄,棘层增厚,真皮乳头炎症细胞浸润,表皮内可见散在的炎症细胞移入为主要皮肤结构变化的特点;第三部分得出银屑病患者中医证型不同,其皮损在CLSM下成像亦具有不同特点:血热证主要以毛细血管迂曲扩张充血(88.9%)、Munro微脓肿(86.1%)及真皮乳头上顶(86.1%)三种特征为主。血燥证主要以角化过度(75%)、角化不全(75%)及毛细血管迂曲扩张充血(75%)三种特征为主。血瘀证主要以毛细血管迂曲扩张充血(100%)、Munro微脓肿(85.7%)及角化不全(85.7%)三种特征为主。实验结论: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诊断银屑病具有一定特征性。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查能够对银屑病进行更准确的中医分型,有利于加强后续治疗的针对性,有助于降低误诊概率,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CLSM检查是原位、无创、在体、迅速、准确的,其在皮肤科其他疾病的诊断领域将会有更多样的应用。
[Abstract]: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 CLSM )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 It combines with optical microscope , laser scanning and computer image processing . It is characterized by laser light source , confocal system and computer system .
( 2 ) using a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 to observe the skin image of the skin lesion of a patient with different symptoms of psoriasis by using a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 as a second part , and recording corresponding data ;
( 3 )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 blood heat syndrome , blood dryness syndrome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bservation , smelling , inquiring and cutting methods ,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SM imaging at typical lesions of different syndrome types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s the third part .
In the second part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SM images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were obtained , and the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were characterized by hyperkeratoses or ( and ) keratoderma , Munro microabscess , papillary extension of dermal papilla , loss or decline of capillary , absence or thinning of the granular layer , thickening of the spinous layer , infiltration of dermal papilla inflammatory cells , and the movement of inflammatory cells scattered in the epidermis into major changes of skin structure ;
In the third part ,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were studied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lood heat syndrome wa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hyperkeratotic dilatation ( 88.8 % ) , Munro micro - abscess ( 86.1 % ) and top of dermal papilla ( 86.1 % ) .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7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京海,金岚,吴惠t ,秦立模,朱丽芬,吴文媛,秦万章;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与银屑病疾病活动的相关性[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年04期
2 张晓红,瞿幸,周志强,牛福林,张建中;消银解毒饮对银屑病患者鳞屑白介素8的影响[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2期
3 刘涛峰,张学军,杨森,王福喜,魏生才,陈珊宇;银屑病诱发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5期
4 张力军,杨雪琴,樊建勇,刘秀清;银屑病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年06期
5 冯素英,靳培英;饮酒和银屑病[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4期
6 孙军红,方跃明,郑茂荣;银屑病与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5期
7 李占国,秦社玲,张素红,张长军;整体综合思维在银屑病诊治中的应用[J];皮肤病与性病;2000年02期
8 曹序浦;老药新用治疗银屑病[J];天津药学;2000年03期
9 陈英,智强,朱年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0年04期
10 霍秀琪;银屑病治疗的进展[J];医学文选;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斌;李斌;;银屑病与肥胖新进展[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范平;张禁;黎超;;127例长期缓解的银屑病共同点调查分析[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郑厚峰;;根据三个基因分类的银屑病临床特征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涂彩霞;齐晓怡;;银屑病治疗的整体观——生活方式和饮食[A];2010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杨雪琴;;对银屑病30年的研究和认识[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6 付翔宇;陈宏;;银屑病的危险因素(摘要)[A];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王刚;;特殊类型银屑病的治疗[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沙海松;;陈凯教授对银屑病的中西医治疗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会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银屑病中医药防治交流会暨赵炳南学术思想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1年
9 樊建勇;杨雪琴;张力军;刘秀清;;银屑病患者血中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mRNA的测定及其意义[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潘德海;张晓艳;郑占财;刘永生;;染发剂过敏诱发银屑病8例[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蒲成学;烟酒与银屑病[N];中药报;2000年
2 牧童;银屑病怎样防[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记者严少卫;银屑病诊治应重视心理疏导[N];健康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海霞 吴大卫 夏厦;关爱银屑病患者[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郭艳丽;引起银屑病的4大因素[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6 本报记者 徐亚静;银屑病宁可不治莫乱治[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张英栋;治银屑病当重疗心[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8 记者 顾泳;上海银屑病发病率约0.2%[N];解放日报;2010年
9 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张英栋;从系统理论解读汗对银屑病防治的重要性[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10 记者 田雅婷;我国银屑病患者仅15%接受正规治疗[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海平;银屑病激发因素的调查与防治对策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2 李龙年;汉族人群与欧美人群银屑病易感基因的遗传异质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金海蓉;白藜芦醇脂质体凝胶对小鼠银屑病模型的治疗及经皮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4 吴文中;Th17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复方甘草酸苷对HaCaT细胞增殖和相关因子表达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陈曦;JAK/STAT信号通路与银屑病辨证分型的关联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姚凤鸣;插入/缺失变异与汉族人群银屑病关联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栾超;NRIP1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8 丁旭;许铣教授学术思想及从肝肺论治银屑病传承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年
9 张心瑜;皮肤镜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评估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10 张明;刘巧教授辩治皮肤病学术思想及治疗银屑病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怀军;银屑病临床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年
2 罗庆;银屑病社会心理因素调查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3 吉莉;银屑病患者的疾病感知和应激、应对[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任为;IL23R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银屑病易感性关联分析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5 田雅;527例银屑病住院患者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6 赵艳霞;银屑病的发病与治疗的回顾性分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3年
7 刘爱花;银屑病危险因素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7年
8 梁兴龙;62例银屑病住院患者回顾性临床分析[D];汕头大学;2011年
9 李俊丽;银屑病治疗现状及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10 吕艳;阿维A对银屑病患者血脂影响的回顾性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36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036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