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中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抑菌实验)

发布时间:2017-02-21 11:49

  本文关键词:中药抑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1年

中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抑菌实验)

郭小丹  

【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上长年应用的确有理想疗效的抗幽合剂研究进行优化,并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开展体外实验,进而筛选出最佳组合,将12味中药优化精简为5味中药,对精简方组方的剂量运用均匀设计的方法进行体外药效学实验,根据实验结果选出药效好的前三种组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材料与方法: 1.材料:微需氧恒温培养箱(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超净化工作台(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高纯氧气,高纯氮气,二氧化碳气体(沈阳鑫东基气体有限公司)、温度湿度表(沈阳市爱尔普仪器有限公司公司)、幽门螺旋杆菌菌株(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脑心浸液琼脂(北京华业寰宇化工有限公司)、和混合抗生素(两性霉素)、万古霉素、磺胺ZSO增菌剂、中药:黄芪、苦参、蒲公英、黄连、生甘草(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氧化酶试剂盒、尿素酶试剂盒、过氧化氢酶试剂盒(杰美基因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羊血清(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 2.方法:培养并保存幽门螺旋杆菌。将由5味中药组成的优化组方用5因素9水平均匀设计表进行设计分组。根据文献及临床经验确定每味药物的剂量范围,制备中药药液,进行药效学实验:杀菌实验、MIC(最小抑菌浓度)实验、纸片法(药敏实验)。培养基PH值对中药复方MIC的影响。将实验结果应用均匀设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并选出药效好的前三种组合。 结果: 1.抑菌实验:杀菌率较好的分别为9d组:89.5﹪、8c组:85﹪、6c组:82﹪。 2.MIC(最小抑菌浓度)实验:中药组方第6组单独应用,幽门螺旋杆菌的MIC80为:62.5ug/mL;中药组方第8组单独应用;幽门螺旋杆菌的MIC80为:62.5ug/mL中药组方第9组单独应用,幽门螺旋杆菌的MIC_(80)为:31.25ug/mL。结合用显微镜观察其中6、8、9组中药组方抑制细菌生长的效果较好。 3.不同组合药物MIC的测定:中药组方各味中药间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组方组成具有合理性,合用可以增强药效。 4.抑菌圈的测定:抑菌圈41mm左右的有:6c、8c、9d、9c组。药效好的前三种中药剂量组合分别为第6组、第8组、第9组。 结论: 通过体外实验筛选抗幽门螺旋杆菌的优势组合:黄芪、蒲公英、苦参、黄连、生甘草及最佳配伍用量:第6组药物剂量依次为:20g、8g、15g、10g、2g;第8组药物剂量依次为:28g、24g、12g、2g、0g;第9组药物剂量依次为:32g、32g、24g、16g、8g对抗幽门螺旋杆菌确有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28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存柱,罗琦;自拟抑菌平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58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4期

2 吴南昉;自拟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阳性117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5期

3 王健平,胡顺金;疏肝理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44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4 韦艳碧;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辨证关系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王慧霞;加味“溃疡散”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10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2001年02期

6 霍红梅;郁晓维;;现代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近况[J];甘肃中医;2008年02期

7 殷安娜;中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病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0年05期

8 杨万刚;李学锋;;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综述[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林毅,王旭;清胃除幽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45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10 陈磐华,陆小洁;中药复方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215例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保东,李桂金,黄顺皊,王慕虹,罗伟;胃舒康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浆胃动素的影响[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年01期

2 张正元;胃宁颗粒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3 叶建红;半夏泻心汤抑制幽门螺杆菌研究概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2期

4 杨国荣,胡恩明;温胆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118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5 查安生,石美雅,郭占云,邹晓华,程卫军,陈浩;健胃冲剂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5期

6 赵付清;;香砂六君子汤合芩连温胆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44例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2期

7 刘剑;;半夏泻心汤辨证治疗HP阳性胃炎96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5期

8 熊光军;査安生;戴维生;吴正五;;健胃冲剂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7期

9 陈久红;消疡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05年09期

10 杜冬生;杨士友;;左金丸及其组分黄连和吴茱萸治疗胃肠道疾病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方斌;范敬东;胡波;;幽门螺杆菌4984名职工体检感染情况分析[A];第二十六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九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强;张贤锋;陶小东;;中药辩证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A];首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江西省中医药学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郑玲利;张志荣;袁芳;黄园;;新型盐酸黄连素pH敏感生物粘附片的制备[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学智;年卫东;李芳霞;刘正新;;补虚健脾六君子汤加减提高十二指肠溃疡内镜黏膜成熟度[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孙万岫;;脾胃病寒热错杂证的辨证和诊断探讨[A];第二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诊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黄秀深;蒋通荣;吴施国;沈涛;文跃强;张斌;;黄连配伍黄芩对幽门螺旋杆菌所致胃炎的抗菌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吕文亮;陈琳;高清华;周燕萍;刘林;周慧敏;;脾胃湿热证量化诊断标准研究回顾及今后研究思路探讨[A];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之研究(九)——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周秀彦;郭文栋;王琦;;中药胃幽净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A];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苗德根;李占东;司银楚;;半夏泻心汤的研究概述[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高艳青;刘晓霓;朱雪琦;牛欣;;半夏泻心汤对胃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述评[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蕾;大黄黄连泻心汤、理中丸(汤)对水浸应激型胃溃疡寒热证模型大鼠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董世芬;小檗碱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心肌病作用和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李国辉;脾胃湿热证与气象要素相关性的数据挖掘初步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赵冰洁;加味达原饮对急性肝损伤湿邪内蕴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陈晓华;拮抗幽门螺杆菌益生菌的筛选及其干预机制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6 王佳佳;基于证候要素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量表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郝峰;消化性溃疡近15年中医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冯春霞;Hp相关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本质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0年

9 廖莉琴;温病湿热证留连气分、缠绵难解机理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10 刘冬梅;幽胃康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花锦;灭幽汤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粘膜组织NF-κBP65、IKKβ和IκBα表达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韩燕;薛生白《湿热病篇》论治湿热病思想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王伟;胃康舒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刘菁;中西医结合择时给药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5 高丽君;辛开苦降法治疗MODS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董洪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中医舌象、证型相关性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张学虹;基于数据挖掘的脾胃湿热证辩治规律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李哲;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证型及舌象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余佳峰;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张彦卿;基于RGB和Lab模式下慢性胃炎Hp~+舌色、苔色特点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存柱,罗琦;自拟抑菌平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58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4期

2 吴南昉;自拟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阳性117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1年05期

3 王健平,胡顺金;疏肝理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44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4 穆希泉;复方丹参饮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的作用研究[J];北京中医;2000年02期

5 徐州,周德端,段国勋,王瑛,梁凤凌,汪俊林,杨晓华;中药对幽门螺杆菌抑杀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93年05期

6 刘小英;温永顺;李裕福;周绍光;;鱼腥草煎液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7 严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关系[J];临床医学;2003年08期

8 王华鄂,韦之平,黎瑞康;乌贼八味散合654-2穴位注射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2000年06期

9 万里飞,徐燮忠,张亮,邹冰川;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复合性溃疡临床观察[J];华夏医学;2003年04期

10 韦艳碧;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辨证关系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运高,蒋士生,,王小平;橘红袋泡剂抗炎及抑菌实验[J];中成药;1994年11期

2 曾祥吉;李东霞;;中药抑菌实验方法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04期

3 夏缨,薛毅,夏镇斌;碘仿的抑菌实验[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6年04期

4 邵建本,黄星;氧氟沙星锌和环丙沙星锌的制备及其抑菌实验[J];西南国防医药;1998年06期

5 邹晓华,朱社敏,冯友根;感冒热毒清口服液动物体内、外抑菌实验研究[J];中国药房;2003年11期

6 王宁皎,卞同琦,陆力生,陈红,李克娟,杨丽,施荣山,朱萱萱;小儿退热滴肠液抑菌效应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1999年04期

7 徐惠敏;胡廉;熊承良;;中药鹿藿的抑菌实验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年03期

8 龚淑贤;;关于氦——氖激光抑菌实验报告[J];武汉新医药;1979年03期

9 许瑞华;鲁开化;郑军平;汤朝武;;冻干皮的抑菌实验[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88年01期

10 武新华,马秀敏,丁剑冰,周晓英,王亚男,田树革;新疆赤芍抑菌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扬;臧秀贤;王智昊;王洪军;;复合消毒剂的抑菌实验研究[A];2009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夏镇斌;薛毅;夏缨;;常用根管药物碘仿的抑菌实验观察和探讨[A];全国第四次牙体牙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3 陈达灿;刘凡;李鸣九;禤国维;陆原;范宝剑;赵季文;汪宁;;尿路清对Uu国际标准株、临床耐药株的抑菌实验研究及探讨[A];200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汪苹;马瑞君;吴清韩;庄东红;;五种芳香植物精油和精气对气管炎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A];中国第六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振岭;[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2 王振岭;[N];健康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小丹;中药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抑菌实验)[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晁青;婴幼儿湿疹的中药治疗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相关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

>青岛大学

相关作者

>晁青 >郭小丹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中药抑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4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44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3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