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卢秉久运用轻可去实治疗肝硬化经验

发布时间:2020-11-16 11:42
   肝硬化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慢性弥漫性肝损伤,疾病后期可累计多脏器系统,出现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卢秉久教授临床应用"轻可去实"法治疗肝硬化疗效显著。通过临床案例及经验探讨,对卢秉久教授"轻可去实"法治疗肝硬化经验进行分析总结。"轻可去实"理论源于北齐徐之才的《药对》,在后世医家的实践中得以发挥。"轻"者,质地轻扬,药味精少之意;"实"指外感实邪或肿瘤、结节等有形实邪。"轻可去实"法渗透在肝硬化的治疗过程中如下:①同气相求,疏肝理气:临床上卢教授在治疗肝郁之证时,常用性轻味辛药以复其畅达之性,使经络运行得畅,五脏六腑各得所安。②发散郁火:气机运行不利,郁而化火,热邪伏于体内不得透发,治疗当以透散、展布气机,气机得布,火郁得散。③升阳举陷:脾升胃降,升降协调则会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反之则气机逆乱。药性轻味辛主升,具有行气升阳之效,能开通郁闭,升脾胃清阳,以扶助正气去实邪。④风能胜湿:肝硬化患者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反滋生痰湿。风药鼓舞人体气化,故可健脾益气、利水除湿等。⑤量轻势缓,力专绵长:在肝硬化的治疗上应轻清宣化,极平淡之神奇,既不伤正,又不助邪。对此进行详细阐述,并附病例五则。
【文章目录】:
1“轻”与“实”的内涵
    1.1“轻”的内涵
    1.2“实”的内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蓓;董福轮;魏铁力;;轻可去实刍议[J];中医杂志;2009年11期

2 宋增强;冯松杰;;“轻可去实”学说理论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刘传祥;“轻可去实”论[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年01期

4 肖辉;;“轻可去实”浅识[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5 钟新渊;;试论轻可去实之内涵[J];江西中医药;1988年01期

6 孙钢;;轻可去实在儿科临床的应用[J];云南中医杂志;1992年05期

7 戴传贵;“轻可去实”一得[J];山东中医杂志;1997年04期

8 高健杰;;轻可去实起沉疴——李鹏起先生治疗大头瘟经验[J];中医药研究;1988年04期

9 温来添;谈“轻可去实”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年04期

10 郑萌;;中医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心理月刊;202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盼;不同时期肝硬化中医证候与肝脏剪切波速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杨小兰;中医肝病(肝硬化)患者报告结局量表的研究及考核[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何婷婷;健脾柔肝化瘀解毒法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马臻;浅谈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的辨证施治规律[D];湖北中医学院;2008年

5 夏俊;肝炎肝硬化分型论治浅析[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6 冯伟;升阳举陷法的文献及临床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7 李朝健;不同时期肝硬化形态学改变与中医证侯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黄淑芳;养阴柔肝化瘀法在肝炎肝硬化治疗中应用初探[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9 王超;不同时期肝硬化形态学改变与中医证候分布的关系[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李知玉;自拟正肝汤治疗肝硬化伴高AFP血症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2886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886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3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