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中药息晕方联合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1-02-22 01:49
  【目的】探讨中药息晕方联合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按摩和颈部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按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颈椎旋提手法联合中药息晕方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评分和颈椎活动度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3%(33/35),对照组为74.3%(26/3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FS-CSA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FS-CSA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胸闷、心悸、恶心呕吐或眩晕症状加重等不良反应情况。【结论】中药息晕方联合旋提手法治疗CSA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恢复颈椎原有的活动功能,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文章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37(10)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1.5.2 治疗组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1.6.1 疗效评定
        1.6.2 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the functional scale for CSA,FS-CSA)评分
        1.6.3 颈椎活动度评分
        1.6.4 安全性评价
    1.7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FS-CSA评分及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
    2.4 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医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J]. 王楠,唐田,徐文强,席志鹏,邓蓉蓉,康然,谢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9(08)
[2]旋提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症状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J]. 朱立国,杨博文,展嘉文,于杰,唐彬,庄明辉,高景华,李学朋,银河.  北京中医药. 2019(07)
[3]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张威,高春雨,高景华,魏戌,银河,朱立国.  北京中医药. 2018(09)
[4]电针调补髓海法配合手法及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 冯晓东,柴仪.  四川中医. 2018(04)
[5]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电针治疗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临床观察[J]. 张钢花,卢萍.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8(02)
[6]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进展[J]. 张诗尧.  亚太传统医药. 2017(09)
[7]息晕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简绍锋,苏培基,梁必如.  新中医. 2015(08)
[8]杨刺风池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邱建文,王禹燕,麦少云,刘映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2)
[9]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 魏毅,梁伟雄,陈炳坤,蔡业峰.  新中医. 2007(07)
[10]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疗效总结[J]. 高景华,朱立国,张清.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7(03)



本文编号:3045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045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2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