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浅刺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7 21:03

  本文关键词:浅刺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对浅刺针法、常规针刺、常规穴位浅刺配合针刺运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研究,探讨浅刺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效性。方法:严格根据本课题纳入、排除标准共收集病例105例,患者均来源于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住院部、门诊和招募,运用PEMS 3.1软件随机分为3组,即浅刺针法组、常规针刺组、常规穴位浅刺配合针刺运动组,每组35例。浅刺针法组主要取穴为腰骶部及下肢皮肤表面色泽异样或毛发不均处、皮肤及肌肉紧张度异于健侧处、皮下触及结节处、压痛明显处等经脉变动处,针刺操作为快速平刺或斜刺进针,进针角度10-30度,进针2-6分,同时指导患者做腰部、下肢主动运动,根据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调节针刺方向和深度,以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为度,共留针20分钟;常规针刺组取穴为《针灸治疗学》(王启才主编)“腰痛”处方:委中、脊中、腰阳关、肾俞、大肠俞、阿是穴,针刺操作为快速垂直进针,进针深度不超过4cm,以患者诉“酸、麻、胀、重”针感为度,共留针20min,期间每10分钟按虚实补泻运针一次;常规穴位浅刺配合针刺运动组为常规针刺组的取穴方法结合浅刺针法组的针刺方法。各病例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1天。主要疗效评价指标采用日本骨伤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表,次要疗效评价指标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SF-MPQ),评价时点分别为治疗前、每疗程后、治疗结束后1个月;总体疗效评价指标为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及JOA下腰痛评价表而设定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标准,在所有治疗结束后评价1次。按规定完成疗程及所有评价者进入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结果:1、 治疗前各组基线比较本研究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三组病例的性别、年龄、中医证型、病程、治疗前评价量表评分等基线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基线情况随机化均衡于三组中,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各时点组内比较随着治疗疗程的推进,各组内评价量表评分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一疗程后、第二疗程后、第三疗程后、治疗结束后一个月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日常活动受限等总体情况和疼痛综合感受,三种治疗均起改善作用,并有临床意义。3、治疗后组间比较三组不同治疗各时点的疗效对比,提示在不同治疗时间点上,浅刺针法组均优于两个对照组,说明浅刺针法组较常规穴位浅刺配合针刺运动组和常规针刺组起效快、效果佳。进一步两两对比,在各个疗程结束后,浅刺针法组与常规针刺组、常规穴位浅刺配合针刺运动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针刺组与常规穴位浅刺配合针刺运动组之间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浅刺针法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组和常规穴位浅刺配合针刺运动组,常规穴位浅刺配合针刺运动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治疗结束后一个月,三组患者的量表评分,每两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一个月前相比,各组量表的变化大小提示浅刺针法组的疗效巩固性更佳,常规穴位浅刺配合针刺运动组次之,常规针刺组偏弱,说明在浅刺针法疗效巩固性更优。4、总体疗效组间比较3个疗程治疗全部结束后,浅刺针法组35例患者,痊愈13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显效率80.00%:常规针刺组35例患者,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25.71%;常规穴位浅刺配合针刺运动组33例患者,痊愈6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显效率60.61%。经秩和检验显示各组间总体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浅刺针法组的总体疗效稍优于常规穴位浅刺配合针刺运动组(P=0.043),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00)。结论:三种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确切临床疗效。浅刺针法的取穴方法和针刺方法均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常规穴位浅刺配合针刺运动、常规针刺相比见效更快,总体疗效更佳,疗效巩固性也更好,具有一定的优效性。
【关键词】:浅刺针法 针灸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文献研究12-23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与治疗概况12-16
  • 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及临床表现12-13
  • 二、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机制13-15
  • 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概况15-16
  •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性腰痛的认识与治疗概况16-19
  • 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病16
  • 二、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认识16-18
  • 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18-19
  • 第三节 浅刺针法的研究现况19-23
  • 一、 古代中医对浅刺的研究状况19-20
  • 二、 近现代对浅刺的研究状况20-21
  • 三、 浅刺针法的作用机理21-22
  • 四、 总结22-23
  • 第二章 临床研究23-42
  • 第一节 研究对象23-24
  • 一、 病例来源23
  • 二、 诊断标准23
  • 三、 纳入标准23
  • 四、 排除标准23-24
  • 五、 剔除标准24
  • 六、 脱落标准24
  • 第二节 研究方法24-28
  • 一、 研究目的24
  • 二、 研究假设24-25
  • 三、 随机分组方法25
  • 四、 对照方法25
  • 五、 盲法25
  • 六、 样本量估算25
  • 七、 治疗方法25-26
  • 八、 注意事项26-27
  • 九、 疗效评价指标27-28
  • 十、 病例的剔除与处理28
  • 十一、 统计分析方法28
  • 第三节 研究结果28-36
  • 一、 一般资料分析28
  • 二、 一般情况的基线分析28-29
  • 三、 三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29-36
  • 第四节 讨论36-39
  • 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西医认识及治疗现况36
  • 二、 浅刺针法的作用原理36-37
  • 三、 针刺镇痛机理的探究37-38
  • 四、 浅刺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理探讨38-39
  • 第五节 结果分析39-40
  • 一、 JOA量表评分结果分析39-40
  • 二、 SF-MPQ评分结果分析40
  • 三、 总体疗效结果分析40
  • 第六节 结论40-41
  • 第七节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展望41-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7
  • 附录47-58
  • 致谢58-59
  • 统计学审核证明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小燕;范郁山;;浅刺针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J];广西中医药;2007年03期

2 张继祥;扬刺针法治疗急性腰腿软组织扭伤[J];中国针灸;1994年S1期

3 唐勇;;透刺针法内涵新解[J];针灸临床杂志;1996年Z1期

4 张红;透刺针法的应用与研究概况[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5 张凤琴;马瑞斌;;毛刺针法治疗面瘫[J];中国民间疗法;2014年03期

6 丁国玉;;三刺针法配合推拿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72例[J];山西中医;2008年09期

7 陆 ;浅刺针法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针灸;1995年02期

8 陆矾;浅谈浅刺针法应用中的几个问题[J];针灸临床杂志;1996年09期

9 郭峰;王洪;;略论《内经》浅刺针法[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7期

10 熊继发;;输刺针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枫;袁盈;蔡向红;;改良合刺针法治疗癫痫100例临床疗效观察[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2 焦志华;东贵荣;;阴阳调衡透刺针法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疗效的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3 廉治军;曲燕;;透刺针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A];糖尿病中医研究进展——全国第六次中医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范郁山;赵彩娇;黄尉;;浅刺针法与“治未病”[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王庆波;赵俐黎;刘俊红;陈瑞华;滕迎春;陈利;;扬刺针法干预睡眠失调性亚健康的疗效观察[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刘建浩;东贵荣;;阴阳调衡透刺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偏瘫机理浅析[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范郁山;浅刺针法对脑梗塞神经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年

2 李淑荣;浅刺针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纯燕;浅刺针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杨蝉铭;浅刺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李乃奇;鼠爪刺针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陈晓鸥;排刺针法治疗中风后髋关节外旋初探[D];天津中医学院;2003年


  本文关键词:浅刺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0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430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e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