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运动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穴位埋线治疗运动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穴位埋线与常规手法推拿治疗运动员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受试者的功能活动、疼痛症状和腰椎活动度等改变,为治疗运动员腰肌劳损寻找更有效和简便的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进而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和延长运动生涯。方法本文通过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腰肌劳损运动员为穴位埋线组和常规手法推拿组,每组30例。穴位埋线组取穴双侧肾俞、双侧大肠俞、阿是穴埋线治疗(单侧疼痛者取穴取单侧),每10天治疗1次,共治疗3次。推拿组采用常规手法推拿治疗,每3天治疗一次,共治疗10次,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病例资料及疗效评价的功能活动、疼痛、腰椎活动度等指标的结果,并在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后通过微信、电话随访,记录并比较功能活动、疼痛、腰椎活动度等指标的情况,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19.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VAS评分、PPI评分、CODI评分、腰椎活动度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前基本病情基线具有可比性。2.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在VAS评分、PPI评分、CODI评分、腰椎活动度评分方面均有明显下降,经组间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腰椎功能活动、疼痛、腰椎活动度等症状。3.两组治疗前后在VAS评分、PPI评分、CODI评分、腰椎活动度评分方面,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PPI评分、CODI评分、腰椎活动度评分的差值比较,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VAS评分的差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PI评分、CODI评分、腰椎活动度评分差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3.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一个月后随访各指标评分比较,治疗组在VAS评分、PPI评分、CODI评分、腰椎活动度评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与一个月后随访各指标差值比较,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穴位埋线疗法和常规手法推拿均有良好改善腰肌劳损功能活动、疼痛症状和腰椎活动度的效果。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别。2.穴位埋线疗法与常规手法推拿疗法短期疗效相当,穴位埋线疗法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推拿手法。穴位埋线疗法具有操作方便,治疗次数少,疗效确切,远期疗效显著等优点,在运动员领域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运动员 腰肌劳损 穴位埋线疗法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46.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11-18
- 1.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11-15
- 1.1.1 病名11
- 1.1.2 病因病机11
- 1.1.3 针灸治疗腰肌劳损的概况11-15
- 1.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15-18
- 1.2.1 概念及征象15-16
- 1.2.2 病因16
- 1.2.3 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16-17
- 1.2.4 运动性腰肌劳损的西医治疗17-18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18-21
- 2.1 研究对象18-19
- 2.1.0 病例来源18
- 2.1.1 诊断标准18
- 2.1.2 纳入标准18
- 2.1.3 排除标准18
- 2.1.4 脱落标准18
- 2.1.5 剔除标准18
- 2.1.6 中止试验18-19
- 2.2 研究方法19-21
- 2.2.1 病例分组19
- 2.2.2 治疗方法19
- 2.2.3 观察指标19-20
- 2.2.4 疗效判定标准20
- 2.2.5 数据统计分析20
- 2.2.6 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判断20-21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21-25
- 3.1 治疗前一般资料情况分析21
- 3.2 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的情况21
- 3.3 临床总体疗效分析21-25
- 3.3.1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评分比较情况21-22
- 3.3.2 治疗后两组各观察指标评分组间比较情况22
- 3.3.3 两组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情况22-23
- 3.3.4 疗效分析23
- 3.3.5 一个月后随访各观察指标评分的比较情况23-24
- 3.3.6 不良反应记录24-25
- 第四部分 讨论25-29
- 4.1 本研究治疗方法选择依据25-28
- 4.1.1 穴位埋线治疗方法选择依据25-26
- 4.1.2 穴位的选择依据26-27
- 4.1.3 推拿疗法选择依据27-28
- 4.2 两组治疗方法的比较28-29
- 第五部分 结语29-30
- 5.1 结论29
- 5.2 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研究方向29-30
- 参考文献30-32
- 附录32-35
- 致谢35-36
- 统计学审核证明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栋;林宪军;;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J];河南中医;2009年11期
2 王杰;;中医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复发性疾病的临床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12期
3 ;《微创穴位埋线疗法》[J];中国针灸;2012年02期
4 ;《微创穴位埋线疗法》[J];中国针灸;2012年01期
5 ;《微创穴位埋线疗法》[J];中国针灸;2012年04期
6 王湘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0例[J];中医研究;2012年07期
7 黄振;宋双临;孟祥博;韩金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概况[J];江苏中医药;2014年05期
8 董卫;;穴位埋线疗法概述[J];人人健康;2005年09期
9 杨涛,刘贵秀;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痤疮124例临床报道[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梁万增;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近况[J];中医药信息;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晨;王璐;李巍;王刚;;穴位埋线疗法防治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研究[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杨才德;于灵芝;王玉明;薛有平;宋建成;高振政;;论针刀与穴位埋线疗法的结合[A];全国针灸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研讨会暨甘肃省针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吴少珍;;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症60例体会[A];2013年全国激光医学学术联合会议暨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整形美容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周佐涛;林晓山;黄敏;;穴位埋线疗法预防感冒82例[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苗春红;李东冰;李权;蔡亭;张丽;周海祥;;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26例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黄高敏;柏亚萍;张理梅;;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寻常性痤疮综述[A];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俞晨;王璐;王刚;;浅谈穴位埋线疗法防治银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郑建宇;;穴位埋线疗法配合耳穴压丸法治疗竞技综合征160例[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外治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赵绛波;;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燕军;孟江;文秀清;;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1例[A];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石市中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 熊真荣 主任医师 彭易雨;减肥,试试穴位埋线疗法[N];黄石日报;2007年
2 程芳;穴位埋线疗法[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国\,
本文编号:627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627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