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新业态模式下外卖员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22 12:57
"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外卖员劳动力群体的发展壮大,其"平台+个人"的新型用工模式呈现出高度灵活化、自主化、多元化的状态,司法实践中如何准确认定外卖员劳动关系、实现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保持"互联网+"新业态发展活力之间的平衡成为司法实践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一起外卖员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情况为出发点,通过对传统劳动关系与外卖行业用工现状的比较分析,对当前外卖员劳动关系认定的实务争议进行梳理,进而从司法实践个案衡量角度提出外卖员劳动关系认定原则及相关劳动保障建议,即以传统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为基础,注重通过从属性标准的实质审查正确认定劳动关系并注重区分其与其他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边界,同时对于无法纳入劳动关系保护的劳动力群体,应当通过分类分层方式适当倾斜保护,以更妥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新业态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反思:由一起涉外卖员劳动争议纠纷引发的思考
(一)基本案情及裁判观点
1.基本案情。
2.裁判观点。
(二)问题的提出:传统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如何应对“互联网+”经济业态新挑战
二、现状检视:“互联网+”新业态下外卖员劳动关系的发展特点
(一)传统劳动关系的概念及认定标准
1.传统劳动关系的概念。
2.传统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
(二)外卖员行业用工现状
1.用工形式复杂多样。
2.业务层层转包呈现常态。
3.劳动关系书面证明材料普遍缺失。
4.用工管理模式更加灵活。
(三)“互联网+”新业态下外卖员劳动关系与传统劳动关系的比较分析
1.劳动关系主体不同。
2.劳动基准条件不同。
3.主体关系从属性不同。
三、裁判困境:外卖员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实务争议
(一)我国现行法律对劳动关系的认定
(二)外卖员劳动关系认定的难点剖析
1.用工关系确认难。
2.用工主体认定难。
3.关键证据举证难。
四、裁判进路:外卖员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法律规制
(一)司法实践中个案认定的考量因素
(二)“互联网+”新业态下外卖员劳动权益保障建议
1.加强政府监管职能。
2.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3.提升劳动者维权意识。
4.突出行业自治效能。
本文编号:3856563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反思:由一起涉外卖员劳动争议纠纷引发的思考
(一)基本案情及裁判观点
1.基本案情。
2.裁判观点。
(二)问题的提出:传统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如何应对“互联网+”经济业态新挑战
二、现状检视:“互联网+”新业态下外卖员劳动关系的发展特点
(一)传统劳动关系的概念及认定标准
1.传统劳动关系的概念。
2.传统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
(二)外卖员行业用工现状
1.用工形式复杂多样。
2.业务层层转包呈现常态。
3.劳动关系书面证明材料普遍缺失。
4.用工管理模式更加灵活。
(三)“互联网+”新业态下外卖员劳动关系与传统劳动关系的比较分析
1.劳动关系主体不同。
2.劳动基准条件不同。
3.主体关系从属性不同。
三、裁判困境:外卖员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实务争议
(一)我国现行法律对劳动关系的认定
(二)外卖员劳动关系认定的难点剖析
1.用工关系确认难。
2.用工主体认定难。
3.关键证据举证难。
四、裁判进路:外卖员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法律规制
(一)司法实践中个案认定的考量因素
(二)“互联网+”新业态下外卖员劳动权益保障建议
1.加强政府监管职能。
2.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3.提升劳动者维权意识。
4.突出行业自治效能。
本文编号:3856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856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