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运行中的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29 12:39
  以1987 年深圳市率先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为标志,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开始进行。经过20 多年的探索,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已经建立,城市国有土地市场已经形成。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发育的时间较短,土地市场中存在着诸如土地供应总量失控、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国有土地收益严重流失等许多问题。对此,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不断进行积极地实践探索,土地储备制度正是这些积极探索的成果。 自1996 年8 月我国第一家土地储备机构成立于上海市,目前,全国各地已经普遍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建立实施至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作为一项制度创新,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在理论上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各地土地储备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土地储备目标体系不完善、土地储备机构性质定位模糊、土地收购行为及土地收购价格内涵界定不清晰、相关配套政策及法律法规不完善、土地储备融资渠道单一导致较高财务风险等问题。诸多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目标的实现。 本文从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内涵分析入手,回顾了土地储备制度产生的背景,阐述了土地储备制度实施的积极效果,并对我国土地储备实践几种代表性模式进行...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结构
    1.5 研究方法
2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与运行
    2.1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内涵
    2.2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产生的背景
        2.2.1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
        2.2.2 土地市场存在市场失灵,要求政府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
        2.2.3 隐形土地市场活跃,国有土地资产严重流失
        2.2.4 土地供应总量失控,土地利用粗放
    2.3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运行效果
        2.3.1 合理控制了新增城市土地的供给量,有效节约了耕地资源
        2.3.2 盘活了企业存量用地,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
        2.3.3 提高了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
        2.3.4 推动了城市整体规划及公共事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2.3.5 增强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
    2.4 我国土地储备实践中的代表性模式
        2.4.1 实践中的三种代表性模式
        2.4.2 对三种代表性模式的比较分析
    2.5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5.1 缺乏明确的土地收购性质定位
        2.5.2 缺乏合理的土地收购价格内涵界定
        2.5.3 融资渠道单一,财务风险过高
3 土地收购性质定位
    3.1 不同土地收购性质定位对土地储备制度目标实现的影响
        3.1.1 定位于市场条件下的“自由买卖”关系
        3.1.2 定位于“权利和义务”关系
        3.1.3 定位于“强制性买卖”关系
    3.2 土地收购性质定位
        3.2.1 政府在土地收购中是否具有强制性的收购权力
        3.2.2 在土地收购中双方是否存在买卖关系
        3.2.3 土地收购性质定位
4 土地收购价格内涵界定与土地收购价格评估
    4.1 土地收购价格内涵的界定
        4.1.1 实践中土地收购价格的确定方法
        4.1.2 土地收购价格与被收购土地权利归属
        4.1.3 土地收购价格与土地增值收益
        4.1.4 土地收购价格内涵的界定
    4.2 土地收购价格评估
        4.2.1 土地收购价格评估的原则
        4.2.2 土地收购价格评估思路和方法
5 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方式及其风险分析
    5.1 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方式
        5.1.1 土地储备的资金来源
        5.1.2 拓宽我国土地储备融资渠道
    5.2 土地储备中的财务风险分析
        5.2.1 土地储备中财务风险的概率分析
        5.2.2 引起财务风险的原因
    5.3 土地储备中的财务风险控制
        5.3.1 融资渠道多元化
        5.3.2 优化资本结构
        5.3.3 加强经营管理
        5.3.4 合理确定储备量和储备时间
        5.3.5 确定合理的债务比
6 结论及建议
    6.1 土地储备机构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权力
    6.2 明确土地收购性质为“强制性的买卖关系”
    6.3 明确土地收购价格的内涵
    6.4 土地收购价格评估的思路
    6.5 拓宽土地储备融资渠道,控制土地储备财务风险
        6.5.1 对银行贷款的过分依赖使土地储备财务风险过大
        6.5.2 拓宽土地储备融资渠道
        6.5.3 加强土地土地储备中的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
    6.6 后续研究工作的设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文编号:3858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858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5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