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宪法学视角下的纳税人诉讼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05 12:20
外国纳税人诉讼制度存在针对财政违法行为、具有公益诉讼属性、设置了一定的法律限制以及普遍取得良好实效等诸多共性,这些共性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引入纳税人诉讼制度,不仅对我国财政法治建设有所裨益,更有利于保障和促进我国宪法的长足健康发展,能够发挥保障公民财产权、平等权、自由权等基本权利,制约政府财政权力,促进民主建设等重要功能。当前,我国正处于建构纳税人诉讼制度的良好时机。在制度建构过程中,应当注意尽量扩大适格原告资格、将违法或严重不当财政行为纳入受案范围、谨慎确定被告层级、合理设置前置法律程序、公平分配举证责任、尽量降低诉讼及相关费用、明确法律责任及其制度衔接以及适时完善纳税人权利的宪法保护等具体问题。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域外经验
(一) 纳税人诉讼主要针对财政违法行为
(二) 纳税人诉讼制度具有公益属性
(三) 纳税人诉讼存在法律限制
1. 法定程序限制。
2. 原告资格限制。
3. 被告层级限制。
(四) 纳税人诉讼制度有良好实效
三、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宪法功能
(一) 纳税人诉讼制度有助于保障公民宪法权利
(二) 纳税人诉讼制度有助于制约政府财政权力
(三) 纳税人诉讼制度有助于促进民主建设
四、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法律建构
(一) 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建构契机
(二) 纳税人诉讼的原告资格设置
1. 原告必须具备纳税人身份。
2. 原告利益无须受到被诉财政行为的重大侵害。
3. 纳税人诉讼的原告既可以是自然人, 也可以是组织。
(三) 纳税人诉讼的受案范围
(四) 纳税人诉讼的被告层级
(五) 纳税人诉讼的前置程序
(六) 纳税人诉讼中各方举证责任的分配
(七) 纳税人诉讼的相关费用
(八) 纳税人诉讼与法律责任追究的制度衔接
(九) 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宪法完善
本文编号:3861019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域外经验
(一) 纳税人诉讼主要针对财政违法行为
(二) 纳税人诉讼制度具有公益属性
(三) 纳税人诉讼存在法律限制
1. 法定程序限制。
2. 原告资格限制。
3. 被告层级限制。
(四) 纳税人诉讼制度有良好实效
三、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宪法功能
(一) 纳税人诉讼制度有助于保障公民宪法权利
(二) 纳税人诉讼制度有助于制约政府财政权力
(三) 纳税人诉讼制度有助于促进民主建设
四、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法律建构
(一) 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建构契机
(二) 纳税人诉讼的原告资格设置
1. 原告必须具备纳税人身份。
2. 原告利益无须受到被诉财政行为的重大侵害。
3. 纳税人诉讼的原告既可以是自然人, 也可以是组织。
(三) 纳税人诉讼的受案范围
(四) 纳税人诉讼的被告层级
(五) 纳税人诉讼的前置程序
(六) 纳税人诉讼中各方举证责任的分配
(七) 纳税人诉讼的相关费用
(八) 纳税人诉讼与法律责任追究的制度衔接
(九) 纳税人诉讼制度的宪法完善
本文编号:3861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86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