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研究 ——以东海县中心城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5-05-27 03:13
避震疏散通道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路段的科学选择、路网的合理布局是保障城市地震发生时稳定运作的基础。目前我国避震疏散通道的研究成果主要围绕于通道的道路可靠性、桥梁可靠性等工程技术方面以及通道的等级划分、宽度控制、规划原则等宏观方面进行的概述,对其规划缺乏理论方面的支撑。数学模型是研究问题的准确化方法之一,如何在信息化时代运用数学模型解决避震疏散通道的合理性布局是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将通达性理论与避震疏散通道相结合,以避震疏散通道的通达性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项目应用,探索空间句法数理模型对于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的研究,并提出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最优布局方案。本文在总结通达性的基本概念及常用度量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避震疏散通道的相关要求与特点,提出了适用于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的三个度量指标,即连接度指数、可达性指数以及路段影响度,并分析其与空间句法五个句法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空间句法对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研究的依据。再利用空间句法的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特征选取局部路段通达性评价因子和全局路网通达性评价因子,进而将通道通达性的三个度量指标通过空间句法的五个评价因子在两...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度量指标分析
2.1 避震疏散通道定义及分类
2.2 避震疏散通道相关要求
2.2.1 避震疏散通道的控制要求
2.2.2 避震疏散通道的规划要求
2.3 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的特征
2.4 度量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的主要指标
2.4.1 连接度指数
2.4.2 可达性指数
2.4.3 路段影响度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间句法理论及其在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研究中的可行性分析
3.1 空间句法理论
3.1.1 空间句法的涵义
3.1.2 空间分割方法和轴线地图
3.1.3 空间句法的实践案例分析
3.2 空间句法在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研究中的可行性
3.2.1 空间句法与疏散通道规划的可结合性
3.2.2 空间句法原理与通达性度量方法的一致性
3.2.3 空间句法分析变量与通达性评价指标的相关性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空间句法的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评价体系构建
4.1 研究思路
4.2 评价因子的选取
4.2.1 局部路段通达性评价因子
4.2.2 全局路网通达性评价因子
4.2.3 局部与全局关联性评价因子
4.3 评价模型的建立
4.4 相关资料获取与数据处理
4.4.1 相关资料获取
4.4.2 数据处理
4.5 评价模型在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评判中的运用
4.5.1 在避震疏散路段通达性评判中的运用
4.5.2 在避震疏散路网通达性评判中的运用
4.5.3 在避震疏散通道局部与全局关联性评判中运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研究——东海县中心城区避震疏散通道规划
5.1 东海县中心城区现状概况
5.1.1 东海县中心城区概述
5.1.2 中心城区抗震防灾概况
5.1.3 中心城区交通系统简介
5.2 空间句法在东海县中心城区避震疏散通道规划中的应用
5.2.1 中心城区避震疏散路段通达性评价
5.2.2 中心城区避震疏散路网通达性评价
5.2.3 中心城区避震疏散通道局部和全局关联性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6.1 结语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的不足
6.4 展望
参考文献
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47419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度量指标分析
2.1 避震疏散通道定义及分类
2.2 避震疏散通道相关要求
2.2.1 避震疏散通道的控制要求
2.2.2 避震疏散通道的规划要求
2.3 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的特征
2.4 度量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的主要指标
2.4.1 连接度指数
2.4.2 可达性指数
2.4.3 路段影响度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间句法理论及其在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研究中的可行性分析
3.1 空间句法理论
3.1.1 空间句法的涵义
3.1.2 空间分割方法和轴线地图
3.1.3 空间句法的实践案例分析
3.2 空间句法在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研究中的可行性
3.2.1 空间句法与疏散通道规划的可结合性
3.2.2 空间句法原理与通达性度量方法的一致性
3.2.3 空间句法分析变量与通达性评价指标的相关性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空间句法的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评价体系构建
4.1 研究思路
4.2 评价因子的选取
4.2.1 局部路段通达性评价因子
4.2.2 全局路网通达性评价因子
4.2.3 局部与全局关联性评价因子
4.3 评价模型的建立
4.4 相关资料获取与数据处理
4.4.1 相关资料获取
4.4.2 数据处理
4.5 评价模型在避震疏散通道通达性评判中的运用
4.5.1 在避震疏散路段通达性评判中的运用
4.5.2 在避震疏散路网通达性评判中的运用
4.5.3 在避震疏散通道局部与全局关联性评判中运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研究——东海县中心城区避震疏散通道规划
5.1 东海县中心城区现状概况
5.1.1 东海县中心城区概述
5.1.2 中心城区抗震防灾概况
5.1.3 中心城区交通系统简介
5.2 空间句法在东海县中心城区避震疏散通道规划中的应用
5.2.1 中心城区避震疏散路段通达性评价
5.2.2 中心城区避震疏散路网通达性评价
5.2.3 中心城区避震疏散通道局部和全局关联性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与展望
6.1 结语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的不足
6.4 展望
参考文献
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47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dqwllw/4047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