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研究——以余姚部分农村为例

发布时间:2023-10-06 09:29
  协商民主理念的兴起,是经过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后人们对自由民主反思的结果。21世纪初,随着西方学者将这一理论传入中国,协商民主凭借其更能够解决社会现实发展中的诸多弊病日益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虽源起西方,我国协商民主的孕育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制度环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政治前提下的产物,旨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纵深化发展。农村对于中国整个政治大厦来讲,地位堪比基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社会面貌相比改革开放前已经有了质的变化,村民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更加重视获取政治、环境、持续发展等多元化的利益,这种多元化的利益诉求迫切要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民主方式,来摆脱村民自治的困境。基于此,将协商民主理论运用到促进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农村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不仅能够带来经济上的繁荣,还能够保障政治上的稳定,对于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来讲,理论和现实意义巨大。本文试图通过五个部分对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研究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研究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与难点。第二部分,...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及难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与难点
2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的理论概述
    2.1 农村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
        2.1.1 协商民主的含义
        2.1.2 农村协商民主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2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基本内涵
        2.2.1 制度化的含义
        2.2.2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基本概念及功能
    2.3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对提升基层自治能力的作用
        2.3.1 深化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2.3.2 健全农村议事规则
        2.3.3 保障村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3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的现状与样本分析
    3.1 农村协商民主发展的实然状况
        3.1.1 协商主体不断拓展
        3.1.2 协商内容逐渐深化
        3.1.3 协商载体日趋多样
    3.2 余姚市部分农村探索协商民主的制度实践
        3.2.1 泗门镇谢家路村“阳光村务八步法”
        3.2.2 鹿亭乡晓云村“圆桌议事”制度
        3.2.3 凤山街道永丰村“四式议事”制度
        3.2.4 上述农村的制度化成就简评
4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所面临的瓶颈
    4.1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4.1.1 制度设计者综合素质不高
        4.1.2 制度运行不够规范
        4.1.3 程序设置欠缺科学
    4.2 制约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的若干因素
        4.2.1 对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及制度化必要性的认知程度不够
        4.2.2 协商民主制度化缺乏平台支撑
        4.2.3 协商民主制度化过程中“三化”建设力度不大
5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的路径
    5.1 加快提升协商主体对协商民主制度的认知
        5.1.1 培育村民对协商民主制度的认同感
        5.1.2 提升村民运用协商民主制度的能力
    5.2 加强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过程中的“三化”建设
        5.2.1 加强农村协商民主制度法制化建设
        5.2.2 加强农村协商民主制度程序化建设
        5.2.3 加强农村协商民主制度规范化建设
    5.3 为实现制度化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
        5.3.1 持续推进传统协商模式的新发展
        5.3.2 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协商新路子
    5.4 实现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的与时俱进
        5.4.1 保持制度化的稳定性
        5.4.2 实现制度化的动态化过程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51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851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0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