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费尔巴哈的宗教思想及其超越性
本文关键词:论费尔巴哈的宗教思想及其超越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费尔巴哈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他以对传统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批判闻名于世。费尔巴哈对宗教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得出了宗教产生的四个要素——依赖感、愿望、想象力和利己主义,这四者共同构成了宗教产生的根源。以此为依据,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揭露,他指出宗教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的本质的反映和体现,也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宗教从人的需要和愿望出发来反映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人在宗教中反映自身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人在宗教中使自己的本质对象化,这个异化出去的对象成为与人相对的主体反过来支配人、统治人,人反而成为附属的客体。当宗教的本质被揭露以后,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未来进行了探索,他为宗教的未来开出的药方就是“爱的宗教”,只有爱的宗教才能消除异化,使人的本质重新复归,爱的宗教是无神的宗教,爱的宗教主张把人对上帝的爱和上帝对人的爱转化为人对人的爱,尽管费尔巴哈坚决地反对神学,但他并不反对宗教本身,他甚至认为宗教对于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宗教的起点是人,宗教的中心是人,宗教的终点依然是人。文章还对费尔巴哈“爱的宗教”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宗教 费尔巴哈 异化 爱的宗教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920;B516.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8
- 引言 关于宗教及其未来18-21
- 第一章 费尔巴哈对宗教根源的剖析21-31
- 1.1 依赖感——宗教产生的心理根源21-23
- 1.1.1 对于“畏怖”的理解21-22
- 1.1.2 依赖感的两种表现22-23
- 1.2 愿望——宗教产生的动力23-25
- 1.2.1 人的维度的解释23-24
- 1.2.2 宗教立场的解释24-25
- 1.3 利己主义——宗教产生的终极根源25-28
- 1.3.1 费尔巴哈对利己主义的解释25-26
- 1.3.2 宗教的根源和现象符合利己主义26-28
- 1.4 想象力——宗教产生的理论根源28-31
- 1.4.1 想象力可以满足人的一切愿望28-29
- 1.4.2 想象力给人类带来了神灵29-31
- 第二章 费尔巴哈对宗教本质的揭露31-39
- 2.1 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反映和体现31-34
- 2.1.1 宗教是基于理性、意志和心的统一31-32
- 2.1.2 宗教的本质是人与其自身的关系32-33
- 2.1.3 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33-34
- 2.2 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34-39
- 2.2.1 宗教中人的本质异化的条件35-36
- 2.2.2 宗教中人的本质异化的方式36-39
- 第三章 费尔巴哈对宗教未来的探索39-47
- 3.1 爱的宗教39-41
- 3.1.1 爱是人的生命的表现39-40
- 3.1.2 爱是一种关系而非实体40
- 3.1.3 爱是“我”与“你”的对话,是个体向类的升华40-41
- 3.2 爱的宗教是无神的宗教41-42
- 3.2.1 爱的宗教是对人的肯定和对神的否定42
- 3.2.2 爱的宗教是合乎人类本性的自由的爱42
- 3.3 爱的宗教设想宗教被文化取代42-44
- 3.3.1 宗教与文化的内在追求互相矛盾43-44
- 3.3.2 宗教必将消融于文化之中44
- 3.4 爱的宗教的现实意义44-46
- 3.4.1 爱的宗教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依赖并维系人们的情感44-45
- 3.4.2 爱的宗教有利于促进和谐,改善人际关系45-46
- 3.5 爱的宗教的局限性46-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1
- 致谢51-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青花;;费尔巴哈“人”学的局限性与影响分析——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J];西藏发展论坛;2009年05期
2 姜智红;;论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的形成史[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3 霍丽芳;;浅析马克思的人的本质学说[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蔡申;论神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5 林心雨;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的思考——重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白立强;;感性的超越与理性的回归——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的界定及其当代价值[J];求实;2007年02期
7 任钟印;《巴黎手稿》与新教育观的萌芽[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8 张亮;是物质实体,还是社会经济关系?──论青年马克思对唯物主义范畴的矛盾理解[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9 赵祝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从人道问题看马克思实现的哲学革命性变革[J];改革与开放;2010年18期
10 庄建儿;马克思早期异化论包含着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萌芽──兼论对费尔巴哈之超越[J];岭南学刊;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劲;;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在存在论上的差异[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2 衡彩霞;;费尔巴哈的人学思想[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3 涂途;;关于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费尔巴哈影响[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孙云龙;;《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Leben概念中译名评议[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刘本炬;;论马克思哲学批判创新的主体精神境界[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6 车文博;;论费尔巴哈的心理学思想[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7 曾凡跃;;论《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的个体思想及其独特视角[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朱立元;张瑜;;不应制造“两个马克思”的新神话——重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兼与董学文、陈诚先生商榷[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9 宫敬才;;人学公式的误读及其后果——劳动人道主义概观[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戴茂堂;;论信仰的本质[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锦芳;如何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N];光明日报;2005年
2 刘增惠;马克思论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薛德震;提“以人为本”会导致“以我为本”吗[N];北京日报;2004年
4 吕大吉;宗教的未来(上)[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王东 林锋;“类本质异化”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思想吗[N];光明日报;2006年
6 张艳涛;马克思哲学的关怀是什么[N];学习时报;2008年
7 米健(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会副会长);比较法学的历史发展与学者的承担[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特约记者 蔺庆春;《德意志意识形态》电子版“第一编辑稿”公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夏兴有;论以人为本[N];光明日报;2004年
10 本版编辑 魏小萍 聂锦芳 韩立新;聚焦《德意志意识形态》[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桂凤;重建哲学的生活之根[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永山;马克思与费尔巴哈[D];苏州大学;2004年
3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艳;神学批判的终结与现实批判的开端[D];吉林大学;2006年
5 李长虹;从理性批判到实践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6 蒋红;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创建[D];复旦大学;2006年
7 刘兴章;感性存在与感性解放[D];复旦大学;2008年
8 王晓红;现实的人的发现[D];吉林大学;2008年
9 吴楠;人与社会关系思想的历史性生成[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刘丽;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家良;论“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D];华侨大学;2007年
2 周虾娇;费尔巴哈宗教观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卫华;回到“感性的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杨中陶;论费尔巴哈的宗教思想及其超越性[D];广西大学;2013年
5 闫杰;论马克思人学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扬弃[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栋梁;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解析[D];郑州大学;2011年
7 于洋;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8 宋伟林;论马克思哲学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超越[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金莉;费尔巴哈的幸福论述评[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肖群;费尔巴哈与老庄思想的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论费尔巴哈的宗教思想及其超越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jlw/3081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