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中医儿科临床治未病思想探讨

发布时间:2021-08-23 10:01
  "治未病"思想对儿科临床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与小儿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密不可分。将"治未病"理论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指导中医儿科临床对疾病的预防、诊治和调护。"治未病"思想在儿科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也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开展。中医院更适宜开展"治未病"。 

【文章来源】:光明中医. 2017,32(16)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小儿先天与“治未病”
2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与“治未病”
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幼科发挥》中“治未病”思想[J]. 武明云,侯江红.  中医药通报. 2016(02)
[2]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现状及发展策略[J]. 沈婉婉,鲍勇,郭丽君,戴红勤,聂欢欢.  中国全科医学. 2016(01)
[3]治未病思想与儿科临床预防诊疗[J]. 高洪平.  中国民间疗法. 2014(06)
[4]浅论体质辨识在中医儿科临床中的应用[J]. 郑敏,解换弟.  湖南中医杂志. 2013(12)
[5]浅谈小儿疾病中医预防与保健[J]. 王玉荣,刘艳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23)
[6]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 刘世宁.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24)
[7]三字经流派推拿治疗小儿泄泻302例的临床分析[J]. 葛湄菲,张新建,高树彬,胡香玉,范华,郭晓琳.  光明中医. 2011(02)



本文编号:3357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357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0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