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援禅入儒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7-11-11 23:05
本文关键词:陆九渊援禅入儒的几个问题
【摘要】:正当佛教禅宗在唐朝极盛一时的时候,儒家经学也开始佛化了。直至宋朝,理学家发现儒学自身的理论缺陷,从佛道中得到启示,便开始援佛道入儒。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是在援佛道入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说。本文尝试研究以“心学”闻名的儒士陆九渊对佛教的认知、吸收的态度,尤其是对禅宗《六组坛经》的回应和态度。由这个角度考察的结果是:陆九渊并不排佛,认为佛教不是异端;其心学本体论和工夫论都吸收了禅宗的主要思想,尤其是本体论上的援禅入儒,对儒学有着极大影响;并比较禅儒两者的思想的异同点,得出了禅儒本质的不同:前者出世超越善恶,后者入世止于至善。 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说明本选题的研究目的、研究现状及笔者所采用的研究资料、运用的研究方法等问题。结语部分主要总结了陆九渊对佛教的态度,陆学与禅宗的异同点及禅宗对陆学的影响。正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陆九渊学术源流的分析及对佛教的辨析。主要考察三个问题:其一,陆九渊的家世;其二,陆九渊与佛教徒的往来;其三,陆九渊的儒释之辩。 第二部分:陆九渊的心体论与禅宗的关系。主要考察四个问题:其一,禅宗“心性”的内涵;其二,朱陆对“太极无极”之辨的问题;其三,陆九渊的“心体论”的禅学特色;其四,比较朱陆之争阐述陆学对禅宗的吸收。 第三部分:陆九渊工夫论与禅宗的关系。主要考察慧能与陆九渊修行方法的异同点。 陆九渊是宋明理学“心学”的创始人,体现出明显的禅学特征。陆学把握了儒释道三教兴衰的特征,为了复兴儒学的正统地位,继承了孟子的主要思想,借用了禅学的观点、机锋和作风,也不反对他的门下弟子参禅。这时候的陆学被朱熹称为“狂禅”也不无道理,但是宋代的理学家们,他们的学说都明显带有佛道两家的印记,用佛道的思辨方式讨论儒家学说,是当时宋代理学的最大特色。因此,,综合陆氏心学的思想,陆学的特色,只是在接引弟子学习做人、读书方法的风格上与禅宗非常类似,尽管他在思辨方式上带有禅宗的特色,尤其是心体论与禅宗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在他的哲学思想中,主要继承的是孟子的思想。但是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陆九渊强调道德人格的培养,通过修身齐家达到知天命的最终目标。而禅宗不仅强调道德人格的培养,还要提升心性的境界,达到超脱世俗摆脱生死规律的解脱。所以并不能就此下定论:陆氏心学是“狂禅”。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4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彭启福;;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辨析——从“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谈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赵伟;刘黎红;;“天下皆说先生是禅学”:陆九渊与禅学[J];东方论坛;2008年01期
3 殷明耀;;略论“鹅湖之会”及哲学诗化的方法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张忠利;孙学慧;;陆学与禅宗本体论比较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蔡方鹿;;朱陆经学之别[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李延仓;试论朱熹与陆九渊心性论的区别[J];中华文化论坛;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1173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117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