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海德格尔对虚无主义的哲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2-04 03:21
  虚无主义不仅仅是现时代的产物,按照尼采和海德格尔的观点,虚无主义乃是西方价值理性主义传统发展的内在逻辑。在西方理性传统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形而上学逐渐得到了完成,即价值之思逐渐取代了存在之思,最终使人类思想处于一种无根状态之中。尼采首次描画了虚无主义的面相与实质,并将其根源追溯到它所否定的对象那里,强调价值的意义。因此,克服虚无主义的根本路径不是回到被它否定的传统那里去,而是要走出它产生的逻辑或摧毁它产生的根源。海德格尔认为尼采对虚无主义的价值的批判仍在形而上学的传统之中,因此未能真正克服虚无主义。海德格尔将“虚无”与“虚无主义”的问题关联到“存在”、“存在发生”、“存在历史”、“天、地、人、神的游戏”与“命运”来思考,进而将真理、意义与价值思考为“存在历史”中发生的事件。海德格尔对尼采虚无主义所进行的形而上学批判,正是基于价值与存在之关系而进行的。本文正是试图以海德格尔对尼采虚无主义的体察为背景,通过对价值思想的发展历程和自身性质的剖析,来展开海德格尔的反虚无主义理论立场;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了反虚无主义所给予我们的某种启示及其理论与实践的巨大意义,使我们对西方思想的发展趋向和现时...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从“虚无主义”哲学究诘而来
1 内在逻辑批判的开端——尼采的“上帝之死”
    1.1 尼采的反思:上帝的离去与虚无主义的到来
        1.1.1 上帝离去的境遇
        1.1.2 上帝离去后的虚无主义命运
        1.1.3 尼采的使命:把上帝放上虚无的祭坛
    1.2 尼采批判的实质:对理性传统的内在旨向
2 内在逻辑批判的“存在”化:海德格尔式的“价值”理路
    2.1 “价值”审视的历史:“存在”遮蔽的进程
    2.2 存在与价值的联姻:遮蔽的完成
    2.3 海德格尔式“反思”的价值维度
3 于终结处的“开端”:存在的希望与神魅的祛除
    3.1 “开端”处的希望:存在与人
    3.2 海德格尔式的“神魅”的祛除与启示
结论:“神魅”祛除的另类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德格尔在什么意义上克服了形而上学[J]. 郭云峰.  理论探讨. 2006(06)
[2]现代性的虚无主义——简论尼采的现代性批判[J]. 陈嘉明.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3]尼采哲学中的虚无主义概念[J]. 王永阳.  贵州社会科学. 2002(03)
[4]如何克服“欧洲虚无主义”[J]. 田海平.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2)
[5]虚无主义:尼采与海德格尔[J]. 王恒.  南京社会科学. 2000(08)
[6]尼采与海德格尔[J]. 关少棠.  科学·经济·社会. 1999(04)



本文编号:28969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8969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b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