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后形而上学视野里的社会理性

发布时间:2021-08-01 00:55
  本文所讨论的“社会理性”问题指的是社会生活的统一性何以可能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观点,在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是传统形而上学的观点。传统形而上学总是预设某种超时间、超社会的“抽象实体”(神圣存在、主体性)来追求社会生活的“绝对统一性”,这种思维方式具有“抽象性”、“独断性”、“强制性”等特征。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社会相适应,但与现代社会的要求则根本冲突。如何在现代社会追求社会生活的统一性是本文探索的目标。本文从反思传统社会理性的特征出发,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困境的揭示,运用马克思对这一问题的回应作为重要的理论资源,结合现当代哲学家的研究成果,来寻找一种超越于传统形而上学的“后形而上学”视野,并通过这种视野来追求现代社会生活的“非强制的统一性”。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前言
第一章 传统形而上学视野里的社会理性
    第一节 传统形而上学视野里社会理性的特征
    第二节 传统形而上学视野里社会理性的基本形态
第二章 传统形而上学的抽象性与现代社会的冲突
    第一节 传统社会与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同构性
    第二节 现代社会的要求与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之间的矛盾
第三章 “后形而上学”视野的开启——马克思的社会理性思想
    第一节 社会理性问题的实践转向
    第二节 马克思对抽象的伦理理性、道德理性、政治理性的批判
    第三节 马克思的社会理性思想
第四章“后形而上学”视野与现当代哲学对社会理性的探索
    第一节 现当代哲学对主体性原则的批判
    第二节“后形而上学”视野里社会理性的基础:主体间共识
    第三节 “后形而上学”视野里社会理性的论证方式:对话
    第四节“后形而上学”视野里社会理性的核心价值:社会团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形而上学能否回答“良善生活”的问题?[J]. 哈贝马斯,曹卫东.  现代哲学. 2006(05)
[2]多样性、协同性和公民友谊[J]. 大卫·卡哈尼,王成兵.  广西社会科学. 2006(09)
[3]现代性的自我确证与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J]. 陈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4]三大独断论的摒弃:当代哲学根本性的理论进展[J]. 贺来.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05)
[5]“相互承认”与“人类团结”:社会批判规范基础的范式转换[J]. 贺来.  社会科学战线. 2006(03)
[6]拯救实践:元实践学探赜[J]. 徐长福.  江海学刊. 2006(03)
[7]论真理的社会生活本性[J]. 贺来.  江海学刊. 2006(03)
[8]多元声音中的理性同一性——哈贝马斯对“共识”与“歧见”之争的化解[J]. 解战原,文兵.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6(01)
[9]普遍性的寻求——哈贝马斯普遍性道德原则的意义与局限[J]. 费尚军.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10]极权主义和政治现代性——读《极权主义的起源》[J]. 张汝伦.  现代哲学. 2005(04)



本文编号:3314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314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a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